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杂志 省级期刊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杂志简介:《城市建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528/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红色建筑·革命印迹、红色建筑·价值研究、红色建筑·文化创新、红色建筑·传承保护

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3-0232
国内刊号:23-1528/TU
全年订价:¥ 126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英语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6
复合影响因子:0.76
总发文量:38082
总被引量:18669
H指数:27
立即指数:0.0067
期刊他引率:1
  • "超高层建筑的新发展"主题沙龙

    刊期:2014年第31期

    在人口密度很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高层建筑的建设热潮可以说是一浪高过一浪.建设速度和建造数量都堪称世界第一。有统计资料显示.中国高度5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包括规划建设在内的)多达28栋.占全球总数的近七成.而在10年前.全世界也没有一栋建筑超过500m。截至2012年.中国共计建设470座摩天大楼(152m以上).其中332座在建....

  • 所见所思

    作者:裴钊; 裴钊 刊期:2014年第31期

    旅行对于每位建筑师的职业生涯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旅行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其日常生活和习惯的学习和思考机会.在对比日常的旅行和“大旅行”两者之间区别的基础上,文章试图解释由于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的改变,当代的人们在旅行中缺失的要素.同时,以个人经历为例讨论了如何探索在旅行中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帮...

  • 与古为邻而非临

    作者:陆激 刊期:2014年第31期

    建筑要继承但不可迷失于文化传统.“救亡”的需要催生了“民族形式”,而“多元化”的思潮又促成了“本土建筑学”.然而两者均有文化问题政治解决的味道.本文以为在今古之间,或中西之间,无须增设藩篱,临与不临,皆非大道.要者在消除成见,而意由情生.

  • 生活在别处:建筑旅行的意义及其超越

    作者:李海清 刊期:2014年第31期

    基于建造模式视野下的多地专业考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和建筑学视角讨论建筑文化地域差异的现象及其成因,并剖析建筑旅行的意义之于建筑师职业的两层境界,指出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的多样性,既是现象,也是本质.

  • 芝加哥区域建筑考察及感想

    作者:朵宁 刊期:2014年第31期

    在芝加哥区域考察了现代主义大师的成名建筑后,作者通过本文分析了这些建筑完成的社会背景,并在当下信息社会变革的框架中思考建筑师的重新定位和工作方向.

  • 痛快地旅行ing——我的2014

    作者:张松 刊期:2014年第31期

    本文以2014年度作者参加的主要学术活动为线索,串联起同济大学规划教育和历史保护的重要人物回顾、民国时期古物保存的相关轶事叙述、名城保护30年的基本得失简评,以及本年度有关乡愁、记忆和遗产保护的部分学术动态解读.

  • 北方、北方……——斯堪的纳维亚随笔之先行者们

    作者:魏浩波 刊期:2014年第31期

    本文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代建筑进程的谱系考察与亲身体验,试图以个案解析的方式明晰现代主义在北欧一脉相承与多义性发展并存的生长状态,更渴望据此深入了解北欧建筑在原型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生活系统的摸索、社会模型的投射、功能主义的实践、场所感的建立、建构方式的在地性、有机理性的探讨、几何空间的精确控制以及光的运用技术等...

  • 高台上的望远镜

    作者:张应鹏 刊期:2014年第31期

    在以东方文化为基础师承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运动中,日本建筑师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的几十年中,创作并完成了大量优秀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为有着更深东方文化渊源的我们提供了一处可供借鉴与参考的高台.高台之上,有一种精神,有一个方向,像希望,在很近却又很远的地方.

  • 旅行随感

    作者:覃力 刊期:2014年第31期

    本文记录了作者在日本旅行期间的感受,结合实际案例,从城市建筑的空间品质、轨道交通的规划与枢纽站点的设计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绿化的特色等方面,与中国当前的城市建设进行了差异化比较.

  • 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褚冬竹 刊期:2014年第31期

    旅行作为建筑学职业训练、提升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绝大多数建筑师喜爱且必经的成长环节.旅行过程不仅能够获取来自真实场所的实际专业信息,更能作为调节身心的重要方式深度参与到建筑师的生活之中.

  • 三所建筑学院之初印象

    作者:陈禹 刊期:2014年第31期

    在美国行路匆匆,穿梭三所知名建筑学院,虽然每到一地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参观访问,但幸好每地都有在此学院就读的哈工大师弟、师妹亲自解说,能够在深入每间教室、模型室,以及与他们的交谈中对这三所学院有较为明显的一些差异感受与特殊印象.当然,笔者没有就读其中,不可能言说得太切实深入,姑且将这三所学院的初印象对比国内建筑学院进行浅析.

  • 无界空间

    作者:王墨晗 刊期:2014年第31期

    最基本的建筑设计文献中强调,建筑空间的形成依赖于不同类型界限要素的组合.界限与空间时刻并存,无界限,何谈空间?那么“无界空间”真的成立吗?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相对于建筑中最引以为手法的“围合”与“引导”而言,“无界空间”更强调建筑的开放性、公众参与性、体验性,建筑不应限定人的行动,而应该顺应人的行动.恰当地去除界限,也...

  • 经过深思的纪念性

    作者:苑雪飞 刊期:2014年第31期

    十几天的行程匆匆忙忙,马不停蹄——节奏就如同当今这个越来越快的世界,留给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在短暂的行程中,我们飞速地参观了多个博物馆、展示馆、战争纪念碑等纪念性建筑,而在这飞快的过程中,我却感受到建筑透出的“慢”,感受到建筑师对于纪念性建筑设计所体现出的“深思”——这种“深思”不仅来自对于建筑设计多方面表达的深思,更多的是...

  • 美式“透明性”

    作者:刘畅 刊期:2014年第31期

    作为一种广泛的视觉语言,“透明性”起源于现代绘画艺术.凯布斯的《视觉语言》用晦涩难懂的术语罗列向人们疯狂地描绘着现代艺术带给人的超时空的知觉体验.然而现代平面艺术之于建筑,正如二维叙述之于三维叙述,柯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的《透明性》将人们面对叠合的新鲜感触解释为维度的矛盾,三维的体验性与直观性将信息多层次地展...

  • 景观建筑

    作者:潘文特 刊期:2014年第31期

    有一幅场景在很多的影视作品里出现过——当游轮驶向纽约港的时候,自由女神像缓慢地从水平线升起,船上的游客在甲板上驻足,遥望远方.在很多人心中,美国代表着“自由”,令人神往.这次我们有充足的时间体验美国文化,细致考察大师作品,着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