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Changjiang Literature and Art Review

杂志简介:《长江文艺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8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脱贫攻坚背景下的乡村主题创作研究、建党百年·热播剧《觉醒年代》透析、圆桌会、聚艺厅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武汉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国际刊号:2096-2460
国内刊号:42-188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201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787
总被引量:207
H指数:6
  • 主旋律文艺创作研究专题

    刊期:2019年第01期

    回归渺小,是实现主旋律戏剧观变革的关键;节制纯化,是主旋律戏剧创作的当务之急。——洪兆惠:《主旋律戏剧就应该荒腔走板吗?》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们在叙事上呈现出视觉的奇观化、性别叙事和家国一体的价值观等特点,但它的内核是不变的。

  • 主旋律戏剧就应该荒腔走板吗?

    作者:洪兆惠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一自从有了主旋律戏剧那天起,戏剧界就一直在探讨什么是主旋律。探讨的动力来自于对剧目问题的忧虑。主旋律戏剧在弘扬正能量、体现主流精神、凝聚社会共识时,出现了教化和惟政治的倾向。到了中国话剧诞辰百年时,对主旋律戏剧的反思仍然在进行。一些富有责任感的戏剧人提出开放思路,重新界定主旋律戏剧.

  • 《史铁生评传》

    作者:江萍 刊期:2019年第01期

    武汉大学叶立文教授的新著《史铁生评传》,是一部尚其友者、求其知音的学术著作。该书本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推己及人,以道明道,将心比心,用体悟的方式而不是用逻辑的方法,全面梳理了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人生轨迹。基于史铁生特殊的生命形态,叶立文教授分别从生活史、创作史和疾病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生活史是主线,疾病史附着其上.

  • 主旋律电影的变与不变——近十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

    作者:秦琼 刊期:2019年第01期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历史性的606亿元。其中,票房冠军《红海行动》收获了36.4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占2018年全年票房总额的6%,相当于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总额的33%。而倘若将《红海行动》置于2017年的电影市场,它所取得的票房成绩还不足以载入史册.

  • 近年主旋律电视剧创作得失刍议

    作者:郭梅; 林金壹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主旋律电视剧是以当代主旋律话题或事件为题材,为弘扬主流文化,塑造社会集体价值观,倡导积极健康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电视剧。这类作品由于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始终是影视行业中的一棵常青树,有着相对稳固的受众群体,但长期以来却难以摆脱观众对其宣教为主的刻板印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方针政策的引导下,主旋律电视剧逐...

  • 走向“人民”与“美”的写作——读李修文散文集《山河袈裟》

    作者:李云雷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山河袈裟》中,李修文和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一起,写出他们的跋涉、困顿、高华与庄严,发现人民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的写作,满怀感动与赞美,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的伦理、美学和情感意义。——鲁迅文学奖授奖词初读李修文的《山河袈裟》时,看一篇觉得好,再看一篇还是觉得好,等全书读完之后,想要写一点什么,却又茫然无头绪,不知从何说...

  • 《山河袈裟》:建构的书写及其意义

    作者:阳燕 刊期:2019年第01期

    2017年初,暌违文坛十年之久的李修文出版了新作《山河袈裟》,不到一年时间,这部仅含33个篇章的散文集就荣膺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这不禁让人追问,《山河袈裟》何以获得如此的欢迎与肯定?虽然《山河袈裟》本身的品质已有足够的说服力,但以李修文之前的创作及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为参照,更能见得《山河袈裟》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含的价值与意义。19...

  • 从生活中获取热情和力量——李修文访谈

    作者:刘楚; 李修文 刊期:2019年第01期

    刘楚:创作《山河袈裟》是您在游历时触发的,也是在行走的路途中写下的。您写自己亲历的物、事和人,确定了自己行走在'大地'、与'大地'亲密接触的血肉关系。让人不禁想到中国文化中深厚的有感而发、意在笔先的传统。是否可以说您走出青春,走出80年代以来,我们受西方审美现代性影响形成的现代文学知识的框架,接续、认同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

  • 一首诗的右边与左边——读张执浩诗集《高原上的野花》

    作者:陈澜 刊期:2019年第01期

    张执浩的诗歌写作遵袭着中国诗歌有感而发的古老传统,在日常性中探寻人性乃至神性。他的《高原上的野花》,写作的姿态和向度诚恳、肃穆、别开生面,风格朴素、清洁、自然而然。——鲁迅文学奖授奖词'一首诗的右边是一大块空地/当你在左边写下第一个字/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栽秧的人/滴水的手指上带着春泥/他将在后退中前进'。

  • 从“目击”出发——张执浩诗学观念评析

    作者:茅草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一2013年夏,我与张执浩有过一次短暂的交谈。谈到诗歌写作时,他兴致盎然地说:'我最近看到一个葫芦,吊在架子上,在风中摇晃……'他说的是一首诗的发生学。离开他以后,他的声音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记忆画面:小时候在乡下,我经常出没在田边地角,抬头间就会看到架上的葫芦像一个白色的手榴弹。这个吊在架上的葫芦,一经诗人的语言描述.

  • 你拿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毫无办法——张执浩访谈

    作者:林东林; 张执浩 刊期:2019年第01期

    林东林:如果说当代诗歌有一段黄金时期,可能就是1980年代,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你最早接触诗歌是什么时候?是怎么确定了要做一个诗人的?张执浩:1980年代的大学生和年轻人基本上都热爱诗歌,惟一的区别是有人爱写,有人爱读;有人公开地写,有人悄悄地抄。我进入大学后就和一些同气相求的朋友一起写诗,不过那时候没有明确方向,属于瞎读乱写。比较明确的...

  • 回到传统中寻找力量

    作者:舒晋瑜; 李敬泽 刊期:2019年第01期

    我们如何在日常经验的层面建立起与历史、与社会和精神的总体运动的联系,一种细微与宏大兼而有之的叙事。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生存和文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强烈地认为,现在文学的问题之一,就是关起门来就文学论文学、就文学想文学,文学缺乏与同时代的思想、艺术、科学等等的深入对话.

  • 中国工笔画应是世界画种

    作者:袁毅; 李乃蔚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斩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与这个民族共性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文化艺术的发展是有自然规律的,不是由人的主观臆想来掌控的。中国画家借鉴西方技法,扩大了视野,但并未因此丧失传统,反而形成了多样的面貌,这是很好的面貌。戊戌年立冬,风雨交加,天气骤冷。笔者到中国工笔画名家李乃蔚的画室'雨荷堂'采...

  • 新世纪乡土诗歌:乡土中国的诗意变迁——以诗人田禾的写作为中心

    作者:魏天无 刊期:2019年第01期

    诗人田禾以一首激情充沛的《喊故乡》闻名于世。之所以要'喊'而不是'唱'或'写',如诗中所言,是因为'只有喊出声、喊出泪、喊出血/故乡才能听见我颤抖的声音……只要喊出山脉、喊出河流/就能喊出村庄',一心想要'让那些流水、庄稼、炊烟以及爱情/都变作我永远的回声'。

  • “有意思”的写作及其理论价值——《山高水长》的起点与过程

    作者:邹建军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有意思'这个概念是小说作家晓苏提出的作文概念,指出作文必须要'有意思',然而并不一定要'有意义'。如果我们只是强调作文要'有意义',可能会让学生无论如何努力,最后还是写不出好文章;如果我们强调作文要'有意思',也许就会产生许多优秀的甚至是杰出的作文。不只是作文,诗歌乃至于所有文学文体的写作,都应当是'有意思'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