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Changjiang Literature and Art Review

杂志简介:《长江文艺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8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脱贫攻坚背景下的乡村主题创作研究、建党百年·热播剧《觉醒年代》透析、圆桌会、聚艺厅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武汉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国际刊号:2096-2460
国内刊号:42-188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201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787
总被引量:207
H指数:6
  • 想象的乡土与现实的乡土

    作者:青屏 刊期:2018年第06期

    本期主持人:钱刚(湖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特邀嘉宾:高晓晖(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韩永明(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室主任)、蔡家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吴卫华(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朱华阳(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杨力(湖北省宜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对话嘉宾.

  • 第三次浪潮与新时代文艺批评的趋向

    作者:胡一峰 刊期:2018年第06期

    何为文艺批评,言者多歧,但作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种现象,它本身既以'思潮'的形态存在,又受到更大范围内思潮的影响和制约。正因为如此,整体上考察文艺批评的趋向与变化,不妨在长时段的思潮演变视野下勾勒其脉络。20世纪以降百余年来,文艺批评大致经历了启蒙救亡、娱乐消费两次浪潮,新世纪以来又兴起了以尚艺求美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

  • 漫说戏剧评论与创作的双向建构

    作者:胡应明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艺术评论领域,戏剧评论有其特别之处。首先,在于评价对象的特殊性。一部舞台戏剧作品,因其艺术呈现的即时性、在场性,使其始终处在一种'未完成式'的创造动势之中。即使是相对完备的戏剧文本,除了受导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因素影响外,还会因演员临场发挥的再创造而有所变化。同时,观众的现场参与,也会使台上台下呈一种情绪、情感的'多向反馈'状...

  • 回归批评的本质——从美术批评的角度来看“鄂派批评”

    作者:胡莺 刊期:2018年第06期

    美术批评是以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所作的理论分析或价值判断。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批评建基于整个20世纪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和各类文艺思潮的传播与发展。湖北的美术批评亦发端于此,期间,有三个值得注意的阶段与特征:民国时期所显现的批评之精神、85新潮美术时期批评的独立性、新世纪以来的多元与批评之困境。本文以此为基础,从...

  • 《戏码头》的诗意突围——简评湖北卫视大型文化节目《戏码头》

    作者:王芳 刊期:2018年第06期

    从2012年浙江卫视开播《中国好声音》开始,一时间万人空巷,其他电视台纷纷如法炮制,有一段时间,打开电视,怎么换都是真人秀,霸屏了。但是,当一件物事呈现饱和状态之后,必然是衰落,真人秀节目在娱乐至死被人们唱衰的状况下,一步步走向衰落,或者说,一步步回归正常。纵观这些眼花缭乱的节目,大致有几类:音乐类,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

  • 现实的苍凉与人性的光辉——观13集电视纪录片《生门》后的一些思考

    作者:李小坪 刊期:2018年第06期

    纪录片不需要虚构与表演,只是让拍摄对象在设定的情境中自然地表现出应有的反应。然后依据生活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利用声画关系的逻辑与联想,完成对叙事目的的一种重构。而纪录片背后引发的思考与追问,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演陈为军拍摄的纪录片《生门》,一共十三集,它所引发的内心最深切的触动,超出了观片之初的预想。一、鲜活的主题选择世界...

  • 宗教与狂欢——从跨文化传播视野看圣诞节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

    作者:胡青山 刊期:2018年第06期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日益加深,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快。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而原本属于某个民族或地区的节日也变为了世界性的节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节日的原始意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异,在与各地传统融合的过程中逐步本土化,圣诞节在中国的商业化就是典型的案例。圣诞节在中国社会脱离了...

  • 一个被拒绝的节日——由“妇女节”到“女生节”“女神节”

    作者:陈舒楠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通常简称为'妇女节',是中国官方认可的节日。这一天,电视台往往有庆祝妇女节的演出转播,不少单位会给女性员工放假或举办相关的庆祝活动,节日的知名度与大众的参与度都比较高。但回顾近些年来与妇女节相关的活动与报道,可以发现,'妇女节'一词,除了在一些官方文件及正式的媒体报道中被使用,在其他场合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 不愿长大——论六一儿童节的成人化

    作者:李远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不知从何时起,每年的六月一日,都会突然冒出许许多多的'超龄大儿童',集体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出'今天是我的节日'的呼喊,晒出自己童年时期的照片,购买童年时期的玩具和零食,似乎这样就能捡回遗失多年的天真烂漫。儿童节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成年人的集体狂欢,可是,在一年中,除六一儿童节外的其他时间里,这些'超龄大儿童'却又消失不见,...

  • 以“逃离”抵达经验深处——论鲁敏《奔月》兼及“70后”写作

    作者:李强 刊期:2018年第06期

    鲁敏的《奔月》讲的是都市女性小六在一次车祸之后逃离了原来的生活,最后又回归的故事。在鲁敏的多数小说里,'逃离'实际上是深度介入现实,重新发现生活的方法。在中外小说中,'逃离'的命题能够揭示现代人的复杂生存境遇,也是审美现代性的呈现方式。鲁敏则将这些复杂的资源转化成了可以抵达一代人的经验深处的可靠路径。她对乡土小说传统的有意'逃...

  • 力透生死 看穿人鬼——浅谈朱山坡的创作

    作者:胡读书 刊期:2018年第06期

    朱山坡在真实存在的粤桂边地中找到一个荒诞的缺口,在现实与虚构的模糊界限中寻求一个入口,追随其笔锋流转之间,我们会看到乡村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摇摇欲坠,乡村里的人一方面难以割舍那里的保守与封闭,一方面想迫不及待地逃离,有的逃离不得,最终又回归到落后的边陲。在宏大的宿命感笼罩之下,他把生命经验推演到极致,探寻在最幽暗时刻登场的人性,...

  • 从“她性历史”到“文化中国”——评葛亮“南北书”《朱雀》《北鸢》

    作者:曾笑盈 刊期:2018年第06期

    身兼学者、作家的葛亮出生于1978年的南京,并成长、求学于斯地,而后在香港深造、定居,现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他新近两部长篇小说《朱雀》和《北鸢》(合称'南北书'),凭借家族史叙事铺衍出开阖浩大的历史书写格局,颇为引人瞩目。先后经台湾麦田出版公司、联经出版公司、北京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种'离岸—回归'的创作背景,以...

  • 意写雄秀宁和之境——“写意长江·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印象

    作者:李昌菊 刊期:2018年第06期

    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年,注定2018年的不平凡。这一年,美术界展事不断,不过丝毫未影响'写意长江——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岁末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令人惊喜的出场。参展画家年龄跨度较大,从年过九旬的前辈直到八零后新秀。展览作品大多创作于2018年,为新近之作。画作水平齐整,风格多样,既有酣畅之作,也有精绘佳构,这些山水、花鸟、人物从不同角度绘...

  • 写长江文明铸荆楚新风——“写意长江·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理论研讨会纪要

    作者:尚辉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18年11月14日上午,'写意长江·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理论研讨会在中国文联会议室召开,研讨会由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湖北国画院院长陈迪和主持。以下为研讨会专家发言纪要: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今天展览开幕式的规格在我看来是很高的,很高的原因除了我们李屹书记参加之外,中国文联各主要部室的领导、中国美协各部室的领导都到场。

  • 回到文本再看,严歌苓小说到底如何?——与杨光祖先生商榷

    作者:许凡之 刊期:2018年第06期

    杨光祖先生的《“芳华”后的苍白与空洞———严歌苓小说缺失论》在本刊第5期发表后,在文学界引起热烈反响,赞同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本期选发许凡之的商榷文章,旨在活跃批评气氛,推动对于作家创作的深入研究,继续倡导本刊所一贯坚持的坦率、诚恳、说理的批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