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杂志 北大期刊

Changjiang Literature & Art

杂志简介:《长江文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3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再发现、好看台_短篇、好看台_中篇、再回首、锐青年、推手推、翠柳街

主管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0528-838X
国内刊号:42-1037/I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4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3895
总被引量:300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183
  • 桃花焰

    作者:梁必文 刊期:2013年第12期

    那年三月,路过桃园 桃树还小,嫩绿的青树 你站立桃树下 满眼都是嫩绿的春天

  • 冤家

    作者:姚鄂梅 刊期:2013年第12期

    樱花小区是一片白墙红瓦的多层建筑,依着地势斜铺在一处缓坡上,一眼望去,红红白白,当真像开了一大片樱花。

  • 刘真来了

    作者:李铭 刊期:2013年第12期

    在所有人的眼里,杜老太太的晚年生活是很幸福的。在这“幸福小区”里,杜老太太远近闻名。三个孩子,各个有头有脸有出息。所以社区一表扬谁家和谐和睦,就拿杜老太太家说事。对于邻居们的羡慕,杜老太太不以为然。头几年还谦虚几句,说点孩子们的好处。最近这两年,杜老太太上了年纪,说话就颠三倒四的。不但不说儿女们的好,还颇有微辞。对此...

  • 地下

    作者:陈昌平 刊期:2013年第12期

    一 手机一直在响,刘俊却丝毫没有醒来的意思。于芳睡得浅,听见铃声,恼怒地拐了他一下。见他没有反应,她身子往床里一蹭,屁股使劲儿一撅,刘俊的身子一下子悬到了床边,脑袋也离开了枕头。铃声更响了。刘俊的鼾声消停了片刻,接着抗议一般发出了更响的声音。

  • 有形的生活

    作者:王威廉 刊期:2013年第12期

    他是个经常旅行的人。说旅行也许不大确切,因为旅行听起来有种自由与浪漫,他可没有这么舒服。应该说,他只是个经常在外办事的人,一个辛苦的业务员。他奔波在全国大中小各种城市,住在一成不变的标准间里。他职位低微,办完事后,对方连留他吃饭的意思都没有,更遑论安排他四处游玩或是晚上唱卡拉OK。他对此没有奢望,不曾抱怨,如果恰好置身...

  • 秘方

    作者:姚家明 刊期:2013年第12期

    礼拜天,孙伍的妈来了。喜凤知道婆婆大老远来的目的,孙伍是独苗,又是一年过去了,她来就是想看看她身上有没有动静。一进屋,婆婆的眼光就锥子一样扎在她身上,她走到哪儿,那锥尖子就扎到哪儿。喜凤非常恨自己这个不争气的肚皮,她怎么就怀不上呢?

  • “新小资”和文化领导权的转移

    作者:李陀 刊期:2013年第12期

    大家熟悉写诗的北岛,却不熟悉写小说的北岛,看过他小说的人很少。1974年。北岛完成了小说《波动》的初稿,1981年1月正式发表在《长江》丛刊,署名赵振开。2013年12期的《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选用的版本是2010年8月的修订版,将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李陀先生花费两年时间。为修订版写了序言,新颖而深刻...

  • 麦家:在“理想谷”继续做文学梦

    作者:范宁 刊期:2013年第12期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认识”麦家的时候,我的眼球从左到右、反复运动的节奏。 目光在一个个汉字上弹跳,脑海里像扬琴一样发出叮咚的脆响,耳边,仿佛“风声”猎猎。

  • 寻找词的光芒(7首)

    作者:谢克强 刊期:2013年第12期

    旧书 在旧书店的一角 委委琐琐皱巴巴躺着 像一个美妇 被人阅览后 又被人无情遗弃

  • 从头开始(7首)

    作者:刘益善 刊期:2013年第12期

    银沙滩 蔚蓝的大海激动难捺 波涛自远方急切地涌来 像离家的游子看到故乡 像母亲看到久别的孩子 波涛把沙滩抚摸又抚摸 天下第一滩变得更加晶莹

  • 安慰(6首)

    作者:梁必文 刊期:2013年第12期

    老玉米 一串老玉米 悬挂在屋檐下

  • 虚实的变化之象

    作者:夏可君 刊期:2013年第12期

    一 当代中国艺术的根本问题,已经从对西方“技术”的学习以及自身传统文化技术的传承,穿越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模仿与学习,走向“道术”的创造性转化的层面上了。无论是西方的转化之道,还是中国文化内在的转化之道,这个相互的转化,是中国艺术未来努力的方向。

  • 三分春瘦七分人

    作者:霍俊明 刊期:2013年第12期

    辛笛,你山阳的吹笛人 可为我们吹奏了悠长的六十年——唐湜 辛笛(1912~2004).原名王馨迪,笔名心笛、一民、牛何之、华缘。辛笛一生的准则是“做人第一,写诗第二”。他六十年的诗歌历程中一直吹响着那只动情而苦难的芦笛。无论是他的爱情,他的诗歌,他的经历都在时而欢欣、时而幽咽的曲调中呈现了一个时代波诡云谲、唏嘘感叹的历史面影。

  • 戏剧不是文学的“儿子”

    作者:宫宝荣 刊期:2013年第12期

    戏剧与文学,可谓天生的一对冤家。两者关系始终是“剪不断、理还乱”。在中国高校的学科目录里,艺术学长期被列入文学门类,与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新闻学等一起作为“文学类二级学科”并肩而立,形成戏剧隶属于文学的一种“父子”关系。事实上,戏剧与文学的关系并非如此,如果不是倒过来的话,至少也应平起平坐。

  • 戏剧与文学:不离不弃的伙伴

    作者:彭万荣 刊期:2013年第12期

    一 戏剧起源于两个人的相遇 现代戏剧实验之父、后现代主义戏剧导演的先驱彼得·布鲁克曾说:“戏剧开始于两个人相见,如果一个人站起来,另一个人看着他,这就已经开始了。”这句话蕴含着极其重要的戏剧学思想,那就是戏剧起源于两个人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