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

长江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Yangtze River Series

杂志简介:《长江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5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中外文学、文艺视野、百家评论、语言研究、文化探析

主管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7483
国内刊号:42-1853/I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8382
总被引量:2918
H指数:9
平均引文率:0.0759
  • 思之思——讲演纪实

    作者:昌切 刊期:2019年第07期

    荣光启(主持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师):今天,很高兴大家来出席昌切老师的荣休纪念讲座。为了这次活动,张箭飞老师特意邀请了武大音乐剧社的同学,他们将为昌切老师和各位带来德国音乐剧——《伊丽莎白》的片段。(略)今天讲座的题目也是昌切老师学术生涯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题目,我们特别期待老师跟我们分享!在开讲之前,我们也请和昌切老师比较熟悉的几...

  • 当代学者的文人情怀——话说於可训先生

    作者:李遇春 刊期:2019年第07期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一方面,以王蒙倡导“作家学者化”为标志,包括韩少功、张炜、王安忆、马原、残雪、余华、格非、王家新、毕飞宇等在内的诸多实力派作家开始从事文学研究,他们或者写学术专著或者写理论随笔,一时间“作家批评”在中国文坛风起云涌,于今已到了蔚为大观的地步;而另一方面,伴随着“...

  • 知识与人情——论於可训的小说《才女夏娲》

    作者:叶立文 刊期:2019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文学体制的改革和创作热点的转移,当代作家与批评家之间的身份界限也开始变得日益模糊。在这当中,不论是马原、格非和毕飞宇等小说家转向文学批评领域,还是李陀、於可训等学者致力于小说创作等等,都能印证一种跨界写作的文学潮流业已形成。只不过与作家批评所受到的关注相比,学者的小说创作仍未获得足够重视。其实,较之专业作家,学者...

  • 於可训小说近作读札

    作者:张均 刊期:2019年第07期

    在《〈朝花夕拾〉小引》中,鲁迅写道:“一个人做到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这自然是以为“唯‘黑暗和虚无’乃为‘实有’”的鲁迅的自嘲。不过在我,的确是长久地以为,“朝花”并不那么容易“夕拾”。因为时久爱衰,无论多么细微的生之喜悦,最终都难以经受时间无情的“磨洗”。所以,两三年前,当我听...

  • 温暖的行旅——读於可训先生的小说

    作者:李勇 刊期:2019年第07期

    於可训先生是我的老师。给老师的作品写评论,感觉很特别。这就像一趟特殊的旅行,我要走一条完全陌生路,这条路从他1981年发表《残雪飘飘的春夜》开始,到2017年底完成《才女夏娲》为止,断续绵延三十余年。从跟随先生读书时算起,在迄今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眼里和心里的他,一直是“学者”“先生”,虽也听说他有过“长发飘飘”的文青时代,但却从未留心...

  • 从伊甸神女到大地之母——评於可训的中篇小说《才女夏娲》

    作者:吕兴 刊期:2019年第07期

    在於可训先生的近作《才女夏娲》中,女博士夏娲从蒙昧到觉醒的过程串联起了整个文本,沟通了士林和市井两个生活场域。但是,整部作品却并非囿于对女性命运的讨论或是对高学历女性生活的窥探与猎奇,而是以夏娲跌宕起伏的命运为媒介,来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他的作品之中,他既没有如早期浪漫主义作家一样,把理想置于现实之上;也没有效仿新写实派...

  • 悲欣交集的功课

    作者:王家新 刊期:2019年第07期

    毫无疑问,余笑忠是一位很优秀的诗人,但也是一位很难“把握”的诗人。其难以把握,倒不在于他的诗有多么奇崛、诡异和迷离,恰在于其深挚、温和、训练有素和进退有据。怎样认识这样一位诗人,三位批评者都显示了他们的眼光和角度。

  • “每一次回望都有如托孤”——余笑忠的诗学伦理

    作者:魏天无 刊期:2019年第07期

    同时代诗人中,余笑忠是一位信奉“诗就是诗”的诗人,又是一位坚执“诗不仅仅是诗”的诗人。就前者而言,他笃信“让文本说话吧”,便沉默不语;就后者来说,他从不怀疑“诗即人”,写诗或“成为诗人”是人的一种伦理抉择,尤其在今天这个看似有无数条道路因而每一只脚都惶恐不安的时代。换个角度看,“诗就是诗”本身就是一个关于“何为诗”的伦理判断,...

  • 于波动中转折——余笑忠诗歌漫论

    作者:夏宏 刊期:2019年第07期

    余笑忠的诗,对事物之间的相触、相交十分敏感和自觉;抑或说,我逐渐聚焦于诗人倔强又耐心地在诗作中所呈现的“介入”。他写蚯蚓:“从泥土里被刨出的蚯蚓,它们/从未见过世面的肉身/暴露出来//以其渺小的弹性/顶撞碎石、阳光/和阳光下它自身的影子”(《告诫》,2010年);他观盲女触摸油菜花.

  • 诗人的羞愧——余笑忠《接梦话》解读

    作者:袁志坚 刊期:2019年第07期

    我最初注意到余笑忠在诗里用到“羞愧”这个词,就被诗人的这种体验震惊了。《祭父词》是一首悲痛的诗,悲痛是无以言表的,所以,余笑忠写道:“我羞于将这些无力的喃喃自语/罗列成诗行”,由悲痛而羞愧,羞愧也是无以言表的。面对父亲的突然死亡,诗人感到了语言的无力,感到了个体生命的无力。写诗这时成为了一种不由自主的悖论,诗人借助语言来超越死...

  • 现实层面的对话

    作者:杨庆祥 刊期:2019年第07期

    本期“新鄂军”是三篇作家专论,分别是蔡家园评韩永明,霍俊明评哨兵,行超评丁东亚。蔡家园的《“两面三刀”与新的可能》从韩永明的早期小说《滑坡》谈起,认为该小说奠定了韩永明的基本写作面貌,并指出其小说的基本结构模式是“社会问题”,属于一种泛现实主义小说。但是蔡家园同时也发现了韩永明的创作中其实潜藏着现代主义的幽灵,他的另外一副...

  • “两面三刀”与新的可能——再谈韩永明的小说

    作者:蔡家园 刊期:2019年第07期

    早在2014年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关于韩永明的综论,2018年在《长江文艺评论》上策划过一个关于他的小说研究专辑,现在又要写一篇文章从整体上谈论他的小说创作,不免感到有点勉为其难。这难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不少小说故事曲折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立意深刻明晰,不像有的作家文风含蓄甚至含混、朦胧,存在多重解读的可能,因此接着说下去很容...

  • 哨兵的地方心史

    作者:霍俊明 刊期:2019年第07期

    忍受另一世界的痛苦,在洪湖不为同类所知——哨兵《为一只受伤的白额雁而作》布罗茨基在评价温茨洛瓦的时候曾强调一个诗人与地方空间的重要关系:“每位大诗人都拥有一片独特的内心风景,他意识中的声音或曰无意识中的声音,就冲着这片风景发出。对于米沃什而言,这便是立陶宛的湖泊和华沙的废墟;对于帕斯捷尔纳克而言,这便是长有稠李树的莫斯科庭...

  • 残酷的抒情诗——丁东亚的小说及其他

    作者:行超 刊期:2019年第07期

    阅读丁东亚的小说并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在他笔下,优雅抒情的书面语言与残酷冰冷的叙事细节彼此扭结,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抗与张力。在他的小说中,那些人们终其一生想要逃避、隐瞒或与之相搏斗的事物被一一呈现,无所遁形。不管是人物的内心、历史的真相还是命运的无常,丁东亚将它们构建为一个又一个黑洞,你不知道那里到底有什么在等着你,但正是在...

  • 追寻学理无止境——《批评的智慧与担当》序

    作者:陈晓明 刊期:2019年第07期

    刘艳现在可以说得上是厚积薄发,不只是文章一篇接着一篇,书也开始一本接着一本。最近新书出版,希望我能写一段文字。作序实在是不敢当,说点感想也是盛情难却。刘艳这本书的书名是标举她的学术追求,得益于吴俊先生对她期许。文学批评要做到有“智慧”,又有“担当”,这是谈何容易!也可说是大多部分做批评的人都想追求的境界,可也只能“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