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

长江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Yangtze River Series

杂志简介:《长江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5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中外文学、文艺视野、百家评论、语言研究、文化探析

主管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7483
国内刊号:42-1853/I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8382
总被引量:2918
H指数:9
平均引文率:0.0759
  • 优美或崇高:表象现实的两种倾向——以2017年中篇小说为例

    作者:徐勇 刊期:2018年第35期

    随着每年年底的到来,针对这一年来小说创作的总结和回顾也被提上日程,但若仅仅只是就当年谈当年,似乎又很不够。因为,这只是一种切片式的共时向度的考察,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年度总结或盘点的有效范式。

  •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山河袈裟》《高原上的野花》研讨纪要

    作者:朱训集; 王先霈; 陈美兰; 於可训; 高晓晖 刊期:2018年第35期

    高晓晖(主持人,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今天以省作协的名义召开研讨会,应该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对修文主席、执浩副主席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表示祝贺,也表示敬意。第二是对《山河袈裟》、《高原上的野花》进行重读,重温作品的艺术魅力。第三是一种示范意义,让修文和执浩的写作美学成为全省作家的示范。先请朱训集书记致辞,大家欢...

  • 体现真诚的人心温度——刘艳的文学批评

    作者:陈晓明 刊期:2018年第35期

    刘艳近年来十分勤奋用功,她的文学观念鲜明,文风清丽畅快,已经迅速成长为活跃的青年批评家。她作为《文学评论》的编辑亦有十几年了,这本传统深厚分量很重的刊物熏陶了她——刘艳多次这样表白过,她也奉《文学评论》为学界的圭臬。这也督导和激发她对文学研究的热情和坚守一种价值标杆。

  • 批评的智慧与担当——关于刘艳的文学批评

    作者:吴俊 刊期:2018年第35期

    刘艳是个难得的有性情的人,这当然是从我的个人经验中得出的印象。日常交往中很少见到像她这样心直口快的人,遇事褒贬全都一吐为快,有时不说到极端还不算完,爽直的性情可谓一览无余。在我们这种待人处事必须越来越谨小慎微的社会关系中,她的这种个性恐怕难免是会遭个别人误会的。连我自己也有几次感到尴尬,但我很快也发现,她的心直口快其实印证...

  • 为学理性批评辩护——论刘艳的文学批评

    作者:李遇春 刊期:2018年第35期

    作为“70后”批评家,刘艳不愿随波逐流,她有着十分清醒的批评家自我定位与文学批评意识,故而常能发出自己独特的批评声音。虽然她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只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从事文学批评,但她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出路却有着足够的了解与认识。最近这些年,不断看到她有长长短短的批评文章发表,而且其中每每可以见到精彩之作,让不同代际的...

  • “70后”创作与批评的尴尬及突破

    作者:刘艳 刊期:2018年第35期

    一、“70后”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尴尬2014年6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主打是将一些代表性的“70后”作家的作品结集出版,是一批“70后”作家的整体亮相。这套书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就是:“当我们决心要把一群‘70后’作家装入一个笼子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些人的创作确乎很难从总体上做出涵盖与评价。除了年...

  • 新鄂军的视野、格局与气象

    作者:李云雷 刊期:2018年第35期

    本期专栏我们推出三位作家,分别是60后作家吕志青、70后作家周芳、80后作家林东林,他们年龄层次丰富,从事的写作领域也不同。吕志青专注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创作,其作品带有先锋与探索色彩,勘探着人的生存与精神问题;周芳致力于非虚构的写作,她关注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群体,无论是对重症监护室还是对精神病患者的描绘与书写,都足以引起人们的省...

  • 贫乏时代的思与诗——论吕志青的小说创作

    作者:李雪梅 刊期:2018年第35期

    “在一贫乏的时代里,诗人何为?”这是荷尔德林的问题,也是海德格尔的问题。当下的中国社会,现代技术日益精进,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生活却日益迷茫以至荒芜,恰如海德格尔数十年前就提到的技术的白昼,世界的黑夜。诗人的天职就是要在这个贫乏时代寻找远逝的诸神,在黑夜里坚守神圣,吕志青则以其小说创作予以回应:“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目的是‘思’,...

  • 文学的勇气——关于周芳的非虚构文学写作

    作者:樊星 刊期:2018年第35期

    周芳是近年湖北专注于非虚构文学创作的一位作家。非虚构文学(包括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人物传记等),曾经在新时期之初到1990年代风靡一时。湖北的非虚构文学曾经有过光荣的传统。当年,徐迟、祖慰都是全国具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刑天舞干戚》,祖慰的《线》(与节流合作)《审丑者》《快乐学院》都是三获全...

  • 丰沛的诗意逃脱的自由——林东林作品散论

    作者:钱刚 刊期:2018年第35期

    林东林属于十项全能型作家,在散文、诗歌和小说等领域上均有建树,其写作处于急速的扩张期,他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节制写作,而是如何更好处理诗歌、散文和小说三者的写作关系,让它们相互促进,而非相互掣肘。他的小说和诗歌整体上有种蓬松感,自由散漫的人物,晃晃悠悠的叙述,波澜不惊的意象和抒情。他在作品中摇摇晃晃走过大街,走过小巷,走向他想到...

  • 历史之变、人情之常与乡土悲欣——读鲍十《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

    作者:陈培浩 刊期:2018年第35期

    陈晓明先生注意到乡土文学跟现代性的内在关联:“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面对现代性的变革和革命的观念,文学家们或者回到传统乡村生活中去寻求精神慰藉;或者去反映乡村生活中生与死的挣扎,或者去写出乡村土地上生活的质朴和本真品格。”

  • 电影现象学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谈《电影现象学引论》

    作者:彭万荣 刊期:2018年第35期

    一个人,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全在一所学校,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当然,一个人,在一所学校完成人生全部的学历晋阶,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愿,我相信那需要很深的缘分。但前后十余年的求学经历,这所学校的历史、传统、风貌、格局和气象,会以她特有的方式影响在其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反过来,浸润其中的人,会以他的言行、学问和境界映射...

  • 管窥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生态

    作者:刘晶 刊期:2018年第35期

    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说“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同时代的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提出了“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的主张。后来萧统在《文选序》中也认为:“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生态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不存在一个可以概括“文学”的绝对标准。所以今天,当无线移动互联网...

  • 作为对话的文学教学

    作者:程振兴 刊期:2018年第35期

    理想的文学教育,其远景目标是造就“爱智、求真、向善、致美”的人类个体,最终养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优美人格。作为文学教育重要一支的中国现代文学,无疑也担负着这样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文学是人学”,如今已是理论批评界的老生常谈。在我们的时代,当人们质疑“文学何为?”“今天我们为何需要文学?”之类指向文学学科存在的合理性的“终...

  • 先锋的误区与我们的方向——在线研讨发言摘编

    作者:夜鱼; 朵渔; 育邦; 江雪 刊期:2018年第35期

    夜鱼:这期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先锋的误区与我们的方向。关于先锋的误区,陈超先生在多年前就有过严肃的批判,对当时先锋流行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巨大的盲点:艺术不是道德的工具;与此相应,同样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艺术也不是反道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