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

长江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Yangtze River Series

杂志简介:《长江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5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中外文学、文艺视野、百家评论、语言研究、文化探析

主管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7483
国内刊号:42-1853/I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8382
总被引量:2918
H指数:9
平均引文率:0.0759
  • 对《论语》中“邦有道”与“邦无道”观点之管见

    作者:李潮纲 刊期:2018年第33期

    结合孔子生活的背景、生活经历及孔子的思想分析《论语》中“邦有道”与“邦无道”这一观点的内涵,并对这一观点作出相应评价,以期对此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 《明儒学案》载王阳明余姚籍弟子管州事迹考订

    作者:连伟 刊期:2018年第33期

    管州是王阳明亲传弟子,与阳明同为余姚人,属浙中王门。其事迹在《明儒学案》中仅作附及,寥寥数语,且存有漏误。今以《赵文肃公文集》、康熙《余姚县志》、《姚江书院志略》、《阳明年谱》等著作所载,进行校正与补充,力求将《明儒学案》管州条目补充的更为准确、详实。

  • 钟嗣成散曲审美特征及其影响

    作者:徐艳丽 刊期:2018年第33期

    钟嗣成是元散曲鼎盛期豪放派曲家之一。他在豁达、耿直的个性中抒写滑稽辛辣之曲,同时作为第一个为曲家立传之人,他的散曲又表现出了凝重、端庄之美。在散曲的多元审美特征中,其辛辣诙谐的审美特征表现尤为突出,这一审美特征也深深地影响着后期元散曲部分作家的创作。

  • 从语境角度探究《致橡树》的多重意蕴

    作者:王淑红 刊期:2018年第33期

    诗歌需要具有表现性的艺术语言符号,所谓语境即是诗歌的全部语言符号构成,包括一首诗歌中词与词构成的关系和所使用词语的时代、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词语符号在不同诗歌中的选义更是由其特殊具体的语境决定的,包含暗示意义和联想意义。本文从语境的角度出发,探析舒婷在《致橡树》一诗中所提及意象在具体语境中的多重意蕴。

  • 论阎连科小说的生存意识

    作者:张孝凤 刊期:2018年第33期

    在阎连科的小说中,作为个体的人物为了一个美好的想愿,为了活着和活得更好,往往不得不退缩到纯粹的身体,身体成为他们的唯一资本和出发点。作品中的人物为了一个追求或者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甘愿付出自己的爱情、牺牲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的背后皆有其动因。

  • 简析《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逃离

    作者:李柯伟 刊期:2018年第33期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人到四十之际,逃离貌似幸福的家庭,只身前往巴黎只是为了追寻其画画的梦想。主人公看似不可思议如同着魔的举动,其实有着其内在的必然。本文试图从斯特里克兰德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所在的时代根源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几方面来分析他逃离的原因。

  • 模仿,还是不谋而合?——从中外文学作品女性人物的命运谈

    作者:赵霞 刊期:2018年第33期

    在中外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阅读当中,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凝结着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人物鲜活的形象特点,都代表着创作者对于时代以及人物形象的创作思维,与此同时,文学作品也是创作者写作手法以及艺术素养的体现,是读者与作家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本篇文章就是从中外文学作品女性人物的命运来探究作品的特点。

  • 《诗学》悲剧理论在悲剧《美狄亚》中的悖论

    作者:张承姣; 田早慧 刊期:2018年第33期

    悲剧理论是亚氏《诗学》中重要文艺理论之一,这些理论的产生与古希腊的悲剧实践紧密相连,但由于形象的实践与抽象的理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不是所有的《诗学》悲剧理论都能与古希腊悲剧的创作相吻合。文章以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悲剧《美狄亚》为蓝本对《诗学》中部分悲剧理论提出异议,以期能在今后的研究中探究《诗学》悲剧理论的适用条件...

  • 浅析《钢琴课》中黑人主体性的重建

    作者:于月 刊期:2018年第33期

    非裔美国人被从非洲运到美国,切断了与自身文化环境的联系。因此,黑人主体性的缺失对于非裔美国人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钢琴课》,挖掘威尔逊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获得黑人的文化身份,重新发现黑人的民族意识和团结精神,重建黑人的主体性,进而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威尔逊的作品。

  • 对比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诗人李清照与韩国古代许楚姬作品

    作者:胡倩 刊期:2018年第33期

    本文主要对李清照和许楚姬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原因分析,希望能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转型背景下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音乐的研究——以达斡尔族说唱艺术为例

    作者:刘晓峰 刊期:2018年第33期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现代多元音乐的冲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愈发狭小,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工作迫在眉睫。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我省入选第五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蒙古族四胡音乐,鄂伦春族摩苏昆、民歌和狍皮制作技艺,达斡尔族乌钦、民歌和传统婚俗,满族刺...

  • 从美的自发性探讨古越时期印纹陶纹样演变过程

    作者:褚军棠 刊期:2018年第33期

    古越时期印纹陶的研究一直都处在一个单方面的研究之中,考古界的研究与美学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结合起来。李泽厚先生也只是在书中提到过陶瓷的纹样演变过程但并没有与艺术理论以及实际印纹陶纹样进行结合。本文将参考考古界对印纹陶的研究并将其与美学原理相结合,通过美的自发性对印纹陶纹样变化进行研究。结合现代艺术创作理念探讨古越时期印纹...

  • 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

    作者:李蕾 刊期:2018年第33期

    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意大利声乐艺术就不仅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意大利声乐艺术不断发展,从其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歌唱家,他们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的声乐艺术发展。其中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就是众多艺术家中一位非常“特别”的歌唱家。

  • 物象的图像化及符号转型——以岩画的创制和解读为例

    作者:湛红雁 刊期:2018年第33期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人们对物象的图形化认识是人类认知以及人类视觉表达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本文作者将对人类视觉表达类符号的演变及发展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当代物象图像化及符号转型研究提供绵薄之力。

  • 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杨静; 赵国翔 刊期:2018年第33期

    纵观古今,横看中外,绝大多数的现代艺术设计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艺术设计根植于文化,而传统文化则是孕育现代艺术设计的子宫,现代艺术设计能够从传统文化中得到营养,也能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新的灵感,并借此有更好的成长。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应用。本文就是从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启迪作用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