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

长江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Yangtze River Series

杂志简介:《长江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5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中外文学、文艺视野、百家评论、语言研究、文化探析

主管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7483
国内刊号:42-1853/I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8382
总被引量:2918
H指数:9
平均引文率:0.0759
  • 论王安忆“三恋”中的悲剧因素

    作者:武翠兰 刊期:2017年第28期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被现代文学界称之为“三恋”。是王安忆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在20c80s被认为是冲破“禁区”的重要作品。纵观三恋,文章主要抒写了三位女人的爱情悲剧,本文主要是阐述王安忆三恋中由性格和命运导致的悲剧。

  • 张晓风散文中的流水意象

    作者:王璐 刊期:2017年第28期

    作家张晓风酷爱流水,常常在散文创作中运用流水意象,寄托山水情怀。本文从乡愁意识、人文关怀、儒道精神、万物平等的思想、生态忧虑等方面,对张晓风散文中的“流水意象”内涵及其意义,作了多方面的剖析。

  • 惶恐少年成长记——论《我胆小如鼠》

    作者:刘伟平 刊期:2017年第28期

    余华中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发表于一九九六年,其中三篇小说《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以及《四月三日事件》共同揭示了余华关于少年内心成长的写作观。恐惧可以说是三篇小说共同的主题,其中少年的恐惧、不安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是余华欲极力表现的。这其中自然有作家自身的成长经验,其将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化成文学资源带到读...

  • 《白鹿原》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饶纯璇 刊期:2017年第28期

    《白鹿原》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从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历史,也可以说是秘史,更是一部分民族心灵文化史。《白鹿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都有着深刻的探索。不仅充分描述了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心理变化,而且还对陕西文学的“史诗性”的写作传统进行了充分的发挥。本文基于《白鹿原》视角下谈谈中国传统文化。

  • 多一种方法认识人物——分析《苏武传》中的苏武形象

    作者:张新梅 刊期:2017年第28期

    人教版必修四教材中的《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等说法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苏武以其气节和忠义而光耀千古。但是在时代思潮的冲击下,很多青年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充满疑惑,本文希望以案例形式探讨如何分析苏武的形象。

  • 中国抒情文学的传统——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嬗变说起

    作者:李永娇 刊期:2017年第28期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我国古代两个重要诗歌理论。前者强调诗应侧重于反映现实,对上要“箴谏”,对下要有“教化”的作用,体现诗人之意志。后者强调诗应感物而抒发情志,表达诗人之性情。本文指出了“诗言志”、“诗缘情”的含义和功能随着时间的发展演变。

  • 先秦高禖崇拜对《诗经》婚恋诗内容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钧 刊期:2017年第28期

    先秦时期的高禖崇拜是我国高禖崇拜文化的发端环节,也是产生《诗经》婚恋诗的社会土壤。以往针对高禖崇拜和《诗经》婚恋诗的研究往往偏重一方,而对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鲜有系统的梳理。本文旨在系统的梳理高禖崇拜对《诗经》婚恋诗的主题和意象方面影响。

  • 论儒道思想对阮籍的影响

    作者:王彤 刊期:2017年第28期

    在魏晋这个动荡的时期,阮籍的思想充满着复杂性,他既有着儒家思想的生命底色,又有着道家思想的生存智慧,同时还有这齐一儒道的“大人先生式”的理想人格。他这一复杂思想人格是魏晋之际儒道两种不同思想文化冲突、碰撞以及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产物,并且阮籍这一思想人格在中国士人阶层中具有普遍性。因此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对阮籍思想中的某一...

  • 试析英雄史诗《支格阿鲁》叙事程式特征与文化功能

    作者:吉差小明 刊期:2017年第28期

    史诗叙事程式与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群众意识、民族艺术和集体意识具有渊源关系。史诗叙事程式是一种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宗教性、地域性、历史性和族群性等特征。“支格阿鲁”相关古籍文献是彝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口头程式和叙事学相关知识为理论指导,深入解读史诗《支格阿鲁》文本为研究对象,进而分析英雄史诗《支格...

  • 由《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管窥晚唐时期茶的流行

    作者:高鑫 刊期:2017年第28期

    本文通过分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与茶有关的记载,认为晚唐社会中饮茶习俗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普及,饮茶习惯在社会上实现了自下而上的普遍流行。笔者据此认为,晚唐时期堪称中国饮茶史的一个繁荣期。

  • 地域情怀对于诗人创作的影响——以孟浩然的襄阳情怀为例

    作者:李永娇 刊期:2017年第28期

    孟浩然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人物之一,成就斐然,与王维并成为“王孟”这些著名的诗人里有很多都对某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这个地域范围内会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留下众多诗篇。诗歌有时候会因为山水景物而变得更有神韵,同样地这些普通的山山水水也会由于诗人的吟咏而声名远播。

  •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作者:王一帆 刊期:2017年第28期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阐释了“美国梦”的演变,深刻揭露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面貌。本文通过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分析“美国梦”破灭的原因,反思社会背景下的人物悲剧,揭露“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人性弱点

    作者:陈麒安 刊期:2017年第28期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傲慢与偏见》中人物进行分析,总结出人物存在的心理弱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入分析文中的每一位主人翁的心理特点,透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在荒诞中寻求幸福——关于《局外人》的一些思考

    作者:杨天姣 刊期:2017年第28期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加缪的哲学观强调的是世界的荒诞感,加缪认为,面对荒诞感,人有三种反应:一是自我毁灭;二是逃离出去寻找新的意义;三是把握当下创造意义。《局外人》充分阐释了加缪的哲学观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局外人》来探究“荒诞感”的产生与内涵。

  • 安徒生童话中的哥本哈根城市印象

    作者:刘印若 刊期:2017年第28期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的伟大作家,一生作品众多,有诗歌、小说、戏剧等,童话并非是他的主要创作,但是安徒生却用童话形容他的一生。安徒生的童话同其他作家的童话相比,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些独特的魅力,一部分来自于安徒生自己的创作思维,一部分来自于他所塑造的场景。通过搜集资料可以发现这些场景大部分与他的第二故乡——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