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

长江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Yangtze River Series

杂志简介:《长江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5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中外文学、文艺视野、百家评论、语言研究、文化探析

主管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7483
国内刊号:42-1853/I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8382
总被引量:2918
H指数:9
平均引文率:0.0759
  • 小说《红高粱家族》与电视剧《红高粱》比较论

    作者:邓婷 刊期:2017年第26期

    在“莫言热”的背景下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从电视剧的评判标准来看是一部比较成功的电视剧,但是它明显是不“忠于原著”的。电视剧在改编过程中将小说的原有叙事主线进行了替换,将原有的男性叙事视角换成了女性叙事视角,将小说的原有主角余占鳌替换成了九儿,这种替换将小说原有的民间抗战主题变成了传奇女性的成长史。电视剧对小说的改造...

  • 回望呼兰河——浅析《呼兰河传》双重叙事视角的统一性

    作者:胡海艳 刊期:2017年第26期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萧红在回望呼兰河这个童年的家园时,采用细腻的笔触与散文化的语言书写了呼兰河城的乡土风情。通过文本细读,浅析《呼兰河传》成人与儿童双重叙事视角的运用以及二者的内在统一性:童年记忆中的温馨与成人情感的悲凉交织,儿童视野中生活兴味与批判思想的交融,以及对生命的复杂的悲悯情怀。

  •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书评

    作者:于大海 刊期:2017年第26期

    《中国文化史导论》以“文化”和“文明”为线索,分别以横向空间和纵向时间为轴心详细叙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同时利用中西比较的方法,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及“特殊的发展规律”[1]。

  • 沈从文《边城》中的人物形象评析

    作者:刘常春 刊期:2017年第26期

    《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所著的一部经典中篇小说,这部小说中仅仅刻画了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形象,其文笔自然流畅、清新脱俗,其中为我们呈现的曲折宛转的爱情故事,让无数读者感受到了人间冷暖,也激发着我们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 从《无题·四》看卞之琳诗学主张——细读卞之琳《无题·四》

    作者:吕银飞 刊期:2017年第26期

    卞之琳的《无题·四》结构精致严谨,很好地体现了诗人“非个人化”的诗学主张。卞之琳融爱情的悲欢冷淡于精巧的诗行中,又能不动声色地传达出“色空观念”,具备“智慧诗”的品格。

  • 简论红楼梦中生日戏的作用与审美趣味

    作者:王亚芳 刊期:2017年第26期

    《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却有很深的戏曲化特点,书中凡节庆必要演戏,这些戏曲在塑造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以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红楼梦》中的生日戏为出发点,浅谈戏曲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深厚的审美趣味。

  • 浅析《论语》中“仁”的思想

    作者:王督武 刊期:2017年第26期

    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之一,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在孔子的《论语》一书中“仁”占据核心的地位。孟子的“仁”是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是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孝悌”是“仁”的思想基础。“忠恕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敬礼思想最重要是怀念先祖的德行勉励自己,团结亲友,加强民族凝聚力,形成以“仁”为本的强大民...

  • 从《史记》与《汉书》看司马迁与班固史学思想

    作者:韩雪 刊期:2017年第26期

    作为史学典籍,《史记》与《汉书》同为二十四史之一,并且两部作品也同时处在前四史之列,对史学发展起重要影响。尽管如此,两部作品内容与体例、编纂方法略有不同,更重要的是两部作品的作者司马迁与班固的史学思想有着很深刻的差异。因此,从两部史书具体内容来看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比较两位史学大家的思想不同之处。

  • 试论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春柳莺》的文学价值

    作者:申前程 刊期:2017年第26期

    关于我国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春柳莺》,学术界一直少有涉及,本文试从文献学角度入手,结合思想内涵、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文学创作、文化意义等多方面加以解读,对其文学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

  • 读《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有感

    作者:于津懿 刊期:2017年第26期

    秦汉时期,方士与儒生有着重要的联系,他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顾颉刚的《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一书中,顾先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对秦汉的方士与儒生进行辨析。读完此书后,对秦汉时期方士与儒生的结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历史上的“禅让”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 宋初孙复著作及其思想考述

    作者:刘栋 刊期:2017年第26期

    我国从先秦两汉至明清,思想发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思想的繁荣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唐朝灭亡后,我国的思想发展陷入了一段低潮期。宋初在唐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疑古疑经的学术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研究先秦学术的文人墨客。再加上宋代统治者轻武重文,思想文化继唐朝之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孙复是宋初思...

  • 《蒲褐山房诗话》放情山水之人

    作者:陈奕奕 刊期:2017年第26期

    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收录放情山水的诗人,或多游历各地山水,或为佛老隐世之人,具有高洁的品性。

  • 《考工记·桃氏》中未记载剑格之原因初探

    作者:付裕 刊期:2017年第26期

    剑,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剑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早在战国时期《考工记·桃氏》中,我国古代先民就对剑的形制标准有过详尽记载。但是,在当时已经比较成熟的、剑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剑格,在这本当时手工业规范书籍中并没有提及,这无疑是很值得注意的。

  • 论卢照邻蜀中诗歌“适意”的创作心态

    作者:徐玥 刊期:2017年第26期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是初唐文坛重要的文学家。他在蜀中生活了较长的时间,他的入蜀经历对其诗歌也有不小的影响,其蜀中诗歌在创作心态上有“适意”的特征。他在诗歌体式的选择上多用古体,并且其蜀中诗歌拥有较强的抒情性特征,这都表现出“适意”的心态。而造成这种“适意”心态的原因,既有蜀中民风民俗的影响也有卢照邻在蜀中所受到...

  • 《内训》女教思想探微

    作者:贾毅君 刊期:2017年第26期

    《内训》描绘了温柔贤淑、勤劳智慧的女子形象在当今社会仍是理想妻子的形象,其中对家庭关系的处理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内训》中的女教思想的精髓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