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

长江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Yangtze River Series

杂志简介:《长江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5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中外文学、文艺视野、百家评论、语言研究、文化探析

主管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7483
国内刊号:42-1853/I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8382
总被引量:2918
H指数:9
平均引文率:0.0759
  • 文艺新指南与文坛新形态

    作者:白烨 刊期:2016年第25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社会是文学的依托。无论是具体的创作,还是整体的文学,都是一定现实与生活的影像,是一定的时代与社会的缩影。文学就是这样在与生活、与社会、与时代的感应与互动中,不断演进和发展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道出的正是这样的规律之见,经验之谈。

  • 诊查现代病

    作者:昌切 刊期:2016年第25期

    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作家在经历较长时间的中篇小说写作以后转写长篇小说,大抵会沿用他熟悉的写作路径,发挥他先前写作的所长,以更大的容量更集中地表达他对人生和艺术的看法和探索,从而使这个长篇小说在他的写作生涯中具有了标志性或总结性的意义。吕志青新近发表在《钟山》杂志上的长篇小说《黑屋子》,就是这样一个作品。

  • 知识人的精神变异与自我救赎——读吕志青的《黑屋子》

    作者:刘月新 刊期:2016年第25期

    读完吕志青的长篇新作《黑屋子》,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倒不是说这部小说是他以前作品的重复,而是说《黑屋子》在不少地方沿袭了他固有的创作特点。他的不少作品都以知识人作为表现对象,侧重于探索他们的精神危机与内心扭曲,表现他们人格分裂的生存状态。

  • 黑屋子是怎样形成的——吕志青长篇小说《黑屋子》隐喻意义解读

    作者:桑大鹏 刊期:2016年第25期

    2016年5月,吕志青的长篇小说《黑屋子》在《钟山》发表,标志着表现性作品(非表现主义,但又领有表现主义的许多特征)的又一力作问世。表现性小说注重整体虚拟基础上的细节真实,即小说的根底是虚拟的、虚构的,但在细节上处处显示理性运演的逻辑轨迹,高度逼近生活真实。

  • 暗夜里是否还有救赎的星光——漫谈吕志青的长篇小说《黑屋子》

    作者:蔡家园 刊期:2016年第25期

    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刘继明和吕志青是湖北作家中最具先锋写作特性的两位。进入新世纪之后,刘继明在"以退为进"中实现了彻底转型,唯有吕志青,无视先锋写作早已式微的大背景,仍像一个顽强的跋涉者,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决绝而孤独地行进着。

  •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神奇——评吕志青的长篇小说《黑屋子》

    作者:李雪梅 刊期:2016年第25期

    阅读吕志青的小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其繁复的知识背景和深邃的隐含文本常常带来一种丰赡的阅读快感,同时也带来某种解读的危险。这种危险的愉悦一方面来自于小说在叙述上强大的逻辑推演能力,另一方面来自作者把握纷繁多变的现实生活的非凡智慧。

  • 婚姻物语:罪与罚——评吕志青的长篇小说《黑屋子》

    作者:黄自华 刊期:2016年第25期

    一 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吕志青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他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小说写作,不迎合市场,不随波逐流,顽强地坚守着一个作家应有的独立自由写作姿态,将小说当作自己思想与生命的延伸。长篇小说《黑屋子》,基本上继续了他先前的作品中,关注人的精神困境的价值取向,坚持理性精神与怀疑态度。

  • 张执浩访谈录:当树叶翻转时你在干什么

    作者:张执浩; 林东林 刊期:2016年第25期

    关于山河、植物、故宅和物之记忆 林东林:这一次去了你的家乡,山环水绕,我们还去爬了在你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座山——仙女山,不过它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而是被挖去了大半。你对家乡的山还有什么印象?

  • 源于创伤

    作者:姚鄂梅 刊期:2016年第25期

    对我来说,写作源自于或远或近的记忆,而记忆又只钟情于创伤。生活浩大无边,注定被一一埋葬,星星点点的收获都是残骇之上缓缓冒起的磷火,那些黑夜里冒冒失失进行的暗写作,很长时间里都在被我改头换面一再重写。

  • 姚鄂梅小说的女性视点

    作者:黄诗哲 刊期:2016年第25期

    一在有关人类堕落的神话里,夏娃不仅由于她的过失导致了人类祖先被逐出伊甸园而备受谴责,而且被认为她生性就低劣于亚当。这个隐寓女性生性低劣的故事,不只反映了那个时代男性对女性的看法,也反映了女性对自身的认识。经过千年时光的淘洗,经过无数智者的清污,遥远古老的故事,渐渐被漫长的岁月所淹埋。

  • 开启心扉,方为真诚——姚鄂梅小说《像天一样高》读后

    作者:黄婉梅 刊期:2016年第25期

    《像天一样高》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说。小说写的是小西(女)、康赛(男)和阿原(男),三个文学青年,他们先后逃离家庭,来到新疆,追逐梦想的故事。阿原追逐创业梦,康赛追逐诗歌梦,小西追逐的是来去如风的自由人生。但现实是残酷的,阿原最终是靠女人来支撑他的梦想天空;康赛最终也是乖乖地回到办公室,靠写公文聊以为生。

  • 生死之间众生相的常态观照——读周芳的《重症监护室》

    作者:蔚蓝 刊期:2016年第25期

    周芳的新作《重症监护室》首先让我面临着认定其文体类型的困惑,虽然基本可以判定它属于"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但同时我也不能完全肯定地说它就是一部绝对意义上的"非虚构性的作品",因为我还是无法排除它是否经过了小说化的再创造的疑虑。

  • “活着”的另一种写法——读周芳的《重症监护室》

    作者:叶李 刊期:2016年第25期

    周芳的《重症监护室》是作为优秀的"非虚构"长篇作品被介绍的,尽管从阅读感受和社会评价来衡量,关于"优秀"的价值判断没有悬念地形成共识,而"非虚构"的归类和定义则不是毫无争议地被接受——如同近两年来国内文学界有意推动的"非虚构"写作因概念中的含混之处和写作实践中的模糊边界而引发讨论一样,"非虚构"写作是否真能以绝对排除"虚...

  • 《重症监护室》阅读札记

    作者:罗义华 刊期:2016年第25期

    这部作品最开始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的题材的特殊性,不过,最终作者介入的态度与方式抓住了我。

  • 参悟生死化蝶成蛹——略论非虚构文学《重症监护室》

    作者:王均江 刊期:2016年第25期

    作家就像一个狙击手,他选定的题材是他的狙击位,他用的体裁则是他手中的狙击枪。他的成绩就在于,他的狙击位选择是否有利,他是否完全发挥了枪械的性能,以及他最终斩获的敌人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