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

长江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Yangtze River Series

杂志简介:《长江丛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5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中外文学、文艺视野、百家评论、语言研究、文化探析

主管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7483
国内刊号:42-1853/I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8382
总被引量:2918
H指数:9
平均引文率:0.0759
  • 诗的闪电,短篇的刀,长篇的山峰

    作者:邱华栋 刊期:2016年第19期

    一我从中学生时代就开始写诗,是1980年代的校园诗人。去年,我出版了诗集《光谱》,今年6月将出版我的截句诗集《闪电》。为什么我要一直坚持写诗?因为诗是语言的黄金和闪电,写诗总是能够锤炼语言。后来我主要写小说了,诗歌很少发表和出版。早年,我出版过两三本薄薄的诗集,《从火到水》《花朵与岩石》等等,收录了早年的诗歌。还有后来出版的《光...

  • 读赵兰振长篇小说《夜长梦多》

    作者:王干 刊期:2016年第19期

    认识赵兰振是在10年前的锺磬山庄,那是在红螺寺边的一个培训中心。那时第一次知道他原来是一个医生,而且还是外科医生。我之前从他的作品里没有看出来。这一次读到他的长篇小说,先是意外,后是感慨、意外的是他在编辑工作那么忙,还能静下心来写小说,感慨的是我当编辑多年,一直写不长篇,至今壮志未酬。这六篇评论在发掘作品的亮点与特色的同时,对...

  • 想象生活——《夜长梦多》创作谈

    作者:赵兰振 刊期:2016年第19期

    《夜长梦多》的写作始于1998年秋天,当时我刚来北京,住在景山后头一座堪称雄伟的大楼里——那座楼属俄式风格,有点"金玉其外,败絮其里"的味道,看着富丽堂皇但其实就是一座办公楼改成的筒子楼,去一趟厕所要疾步快行数百米,两旁挂着帘子的或闭或张的门列队监视着你。我住在五楼(顶楼)一处只有七平米的用垃圾间改造成的空间里——是的,我不知该...

  • 另一种乡村记忆——读长篇小说《夜长梦多》(第一部)

    作者:樊星 刊期:2016年第19期

    赵兰振的长篇小说《夜长梦多》(第一部)有点特别的意味:如梦如幻,影影绰绰,闪烁出魔幻的光怪陆离,又写出了乡村的另类记忆。中国的神秘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村庄都有神秘的传说,从一口井到一棵树,从一座庙到一通碑,从祖先的传说到生活的传奇,都常常弥漫着神奇的色彩。中国的作家当然深谙此中玄机。鲁迅先生就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述了中国...

  • 无法言说的神秘经验——读赵兰振《夜长梦多》

    作者:李鲁平 刊期:2016年第19期

    赵兰振的长篇《夜长梦多》是一部关于村庄的文本,也是一部充满神秘氛围的文本。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起源并展开于豫东平原一个叫嘘水的村子。嘘水村是一个神秘、诡异,充满传说的村庄。南塘是嘘水村的中心,这个普通的才开挖四年的池塘,从来没有人养殖鱼类,却突然冒出40斤重的红鲤鱼,并且还生活着数不清的来历不明的各种鱼类;南塘边上突然出...

  • 历史神秘主义或道德叙事——论赵兰振的《夜长梦多》

    作者:徐勇 刊期:2016年第19期

    虽然说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夜长梦多》(2016)还是显示出了赵兰振驾驭文字和叙述的高超功力与耐力,就整部小说而言,上半部(或第一部)显然比下半部(或下半部)要好得多,虽然上半部的叙述中不时有跳跃、空白和罅隙充盈其间,但也恰恰是这"异质性"成分使得小说在整体上摇曳多姿,显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化倾向来。而这,对于文学写作来说,并非可...

  • 创伤感,或“无名者”的历史记忆——评赵兰振《夜长梦多》

    作者:徐刚 刊期:2016年第19期

    赵兰振的《夜长梦多》不啻是一部有关南塘的"地理志","只有站在南塘上时,你才明白这儿是世界的轴心,万物都在围着这儿旋转不息。"在此,南塘仿佛有一种自然的神性,透露出这个世界某种不为人知的本质。故事以嘘水村的自然人事为中心,讲述南塘野地的神秘与雄奇。小说之中,那些层层叠叠的神秘气息弥漫开来,毫无来由却令人猝不及防。而在这蛮荒的...

  • 此刻,神明垂目在天——评《夜长梦多》

    作者:严优 刊期:2016年第19期

    《夜长梦多》营造出了一个怪力乱神的世界。那个世界里,万物有灵,牛为鬼,蛇为神,举头三尺有神明。《夜长梦多》也刻画出了一个疯狂而孤独的时代。那个时代中,人昧于疯狂,神便孤独了。一个重铸了传统叙事的神话主义文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的眼中,此书隐隐蕴含着一个"神话主义的文本"。南塘虽然是在故事的开端作为"献礼"被挖掘出来的,可...

  • 上帝怀中的蝼蚁——《夜长梦多》读后感

    作者:谭立 刊期:2016年第19期

    在我近三十年的阅读生涯里,我从来没有拍着胸口说自己饱览群书,也没有对某个作家顶礼膜拜过,更别说和某部作品感同身受。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特别是作家,应该是自己的信仰狂徒。只有自身的逻辑性、洞察力足够强大,才会浸透在作品里,才会直指人心,或者是直接替代别人的感官。当我盘着腿坐在香港国际机场的地毯上,就近靠着电源插孔看着赵兰振老师的...

  • 邓一光访谈录:我就是那只暴风鹱

    作者:邓一光; 花田 刊期:2016年第19期

    时间:二〇一六年六月花田:你的写作分为三大块:新历史主义书写、都市生活书写、自成一派的动物小说。其中新历史主义是你创作中最具华彩部分,由此奠定了你在当代文坛的地位,甚至有学者认为,你的《父亲是个兵》《我是太阳》和《我是我的神》影响了一代军事文学作家的创作。但我注意到一种情况,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你从都市题材转为新历史主义题...

  • 疯狂的爱更像一种绝望

    作者:余秀华 刊期:2016年第19期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 光明之子与质朴之诗——谈余秀华兼论其近年诗作

    作者:刘波 刊期:2016年第19期

    一即便是在持续升温的光环笼罩下,余秀华现在依旧从容地守护着她的诗神,且在笔耕不辍中探索进入诗歌内部更幽深的门径,这对于她来说,似乎是一次挑战,也是一种考验。余秀华何以能抵挡诸多诱惑,继续这"灵魂的事业"?可能还在于她之前长久的积累,她仍然需要释放,需要将体内的疼痛、焦虑与不安,通过诗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带给我们一种有冲击力的倾...

  • 再议余秀华诗歌热

    作者:周新民; 吴黎荣; 朱旭 刊期:2016年第19期

    周新民:2015年新春伊始,余秀华的诗歌和余秀华本人成为热议对象,成为了文学意义上的余秀华诗歌现象。这种现象产生有多重原因,和余秀华特殊的个人身份、余秀华诗歌特质以及中国新诗发展有着深入的关系。为了揭示余秀华诗歌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展开分析。朱旭:我觉得余秀华走红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她的特殊身份。作为一个脑瘫...

  • “70后作家”关注

    作者:荣光启 刊期:2016年第19期

    本期介绍四位"70后小说家"中的四位女性:安妮宝贝、盛可以、鲁敏和乔叶。她们的写作,风格各异,一起呈现,也算展现中国当代女性写作者的多彩面貌吧。在上个世纪末,卫慧、棉棉和安妮宝贝等一批号称"美女作家"的写作者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美女"这个现在也可以称呼菜市场大妈的词语,与她们的形象并不相称,但这一帮女子的小说,确实生猛够劲,...

  • 由挣扎而妥协:盛可以的短篇小说集《可以书》

    作者:韩梅 刊期:2016年第19期

    盛可以是当代文坛一位勇敢而有才华的作家,犀利凶猛的文风让她逐渐被评论界发现和认识。出身于70年代的盛可以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她曾辗转于深圳、沈阳、广州、北京等地,当过记者、编辑,证券公司职员,直到1994年发表散文,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这样的阅历,无疑让她深刻认识了世界的光荣与卑微,明媚与忧伤,无疑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赋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