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杂志简介:《茶叶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115/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报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369X
国内刊号:33-1115/S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64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6
复合影响因子:1.53
总发文量:979
总被引量:17616
H指数:53
引用半衰期:6.2642
立即指数:0.2532
期刊他引率:0.9002
平均引文率:22.4177
  •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

    作者:童华荣; 金孝芳; 龚雪莲 刊期:2006年第02期

    茶叶中含有的大量茶多酚对茶叶涩味有重要作用。涩味是茶叶滋味中极重要的感官性质,对茶叶总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茶叶中茶多酚的感官性质、茶汤涩味分析及茶多酚对茶叶涩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 “东茶宝”茶多酚片研制成功

    刊期:2006年第02期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有关药学专家共同研制开发的“东茶宝”茶多酚片日前在“2005国际茶业大会暨茶·咖啡展览会”上亮相。

  • 我国古红土与茶叶生长

    作者:陆景冈; 吴建军; 赵东; 唐根年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全国网纹红土分布与长江以北大部茶树分布恰相符合;又分析了脱离于红壤带之外的山东日照茶区、西藏察隅茶区,其土壤都有古红土的影响,说明了是古红土促进了茶树生长。虽然古红土和现代红壤的关系,至今在科学上还未完全解决,但从实际出发,研究茶园土壤,古红土的影响不容忽视。

  • 茶皂甙合成聚醚反应机理及其衍生物结构表征

    作者:杨钟鸣; 张明; 丁志; 周玉成; 朱小兵; 戚渭新; 胡兵 刊期:2006年第02期

    在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DMC)作用下,茶皂甙与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在不破坏茶皂甙活性五元环的前提下,合成亲油性的茶皂甙聚醚衍生物。本文初步探讨了茶皂甙聚醚反应的机理,并用FTIR、NMR对聚醚进行了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聚醚的序列结构以头-尾相连为主且呈无规立构分布的特点。

  • 加工过程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

    作者:韩文炎; 梁月荣; 杨亚军; 石元值; 马立峰; 阮建云 刊期:2006年第02期

    研究了初制加工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加工是铅和铜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污染的程度因工序、作业方式和机具的金属组分不同而异。初制加工的各个工序都有可能使茶叶铅和铜含量提高,其中铜增幅最大的工序是揉捻,铅增幅最大的工序是摊放;随着揉捻压力增大、时间延长,茶叶铜和铅含量逐渐提高。由于加工方式,特别是揉捻的时...

  • 茶叶多糖食品功能性研究

    作者:李雷; 汪东风; 周小玲; 丁庆波 刊期:2006年第02期

    分离制备出了含量分别为27.4%和57.8%的茶多糖:TPSⅠ和TPSⅡ,并对它们的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的持久性、吸油性、吸湿性能、保湿性能和表观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能溶于水,不能溶于高浓度的有机溶剂,随着纯度的提高,溶解性能降低;它们还具有吸油性、起泡性和泡持性,在湿润和干燥的环境中具有吸湿和保湿性能,纯度的提高增强了...

  • 膜法富集茶多糖的初步研究

    作者:尹军峰; 袁海波; 谷记平; 林致中; 陈建新; 谭俊峰; 汪芳 刊期:2006年第02期

    通过对不同孔径膜的筛选试验,确定50K的膜为富集茶多糖最好的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试验处理后,截留干燥粉末中总糖含量达30.37%,多糖含量达16.89%,与对照相比抗羟自由基能力提高了39.89%,结果表明在纯天然产品的开发中,利用膜可以有效的富集茶多糖,并且能够保存了多糖活性。

  • 普洱茶的抗氧化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林智; 吕海鹏; 崔文锐; 折改梅; 张颖君; 杨崇仁 刊期:2006年第02期

    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产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儿茶索(GC,1),(-)-表儿茶素(EC,2),(+)-儿茶素(C,3),杨梅素(4),没食子酸(5),山奈酚(6),山奈酚-3-O-B-D-葡萄糖甙(7),山奈酚-3-O-P丁糖甙(8),槲皮素(9),槲皮素-3-O-B-D葡萄糖甙(10)以及2,5-二羟基苯甲酸(11)。其中,化合物6-11...

  • 福建主要乌龙茶品种PPO酶活特性的研究

    作者:王丽霞; 肖丽霞; 陆蒸; 林启训; 陆则坚 刊期:2006年第02期

    对四种乌龙茶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粗提,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酶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邻苯二酚与被测酶液的反应体系中,当底物邻苯二酚(C6H6O2)景为0.3-0.9ml时,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呈曲线增长,含量太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当底物含量:酶含量=1.5:1时,酶活力表现最高;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

  • 绿茶口含片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作者:宿迷菊; 王岳飞; 骆耀平; 李靓; 杨贤强 刊期:2006年第02期

    为检测绿茶口含片的食用安全性,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0d喂养试验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雌雄两性大、小鼠经口MTD均大于20.0g/kg体重,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显示无致突变性。30d喂养试验(5.00g/kg体重)未见动物出...

  • 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波 刊期:2006年第02期

    研究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的影响。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通过脱去C端His-Leu二肽,转化为有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产生强升压作用。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研究茶多酚对大鼠ACE活性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茶多酚摄入量的增加(45mg/kg,90mg/kg,180mg/kg),AC...

  • 大规模悬浮培养茶叶细胞合成茶氨酸培养基组成优化研究

    作者:余继红; 华东; 华萍; 冷和平; 江绍玫; 吕虎 刊期:2006年第02期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 mg/L,6-BA 4mg/L,盐酸乙胺25mmol/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不同组成条件对茶叶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培养周期中,细胞收获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峰值出现时间为培养的第19-22d;在NH4^+/NO3^-1.0/60.0mmol/L、K^+100...

  • 适度低温胁迫诱导岭头单枞香气形成的研究

    作者:曹藩荣; 刘克斌; 刘春燕; 王登良 刊期:2006年第02期

    采用广东主栽乌龙茶品种之一岭头单枞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适度低温胁迫处理茶树,分析鲜叶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能明显提高鲜叶中芳香物质的种类;T3处理的香气种类最多,共有62种,T1处理香气种类最少;随着温度的降低,芳樟醇等30种物质的含量增加,而吲哚、橙花醇等12种物质则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少;2-甲基十一烷等8种物...

  • 茶叶中硫丹及硫丹硫酸酯的ELISA快速测定

    作者:吕潇; 任凤山; 王文博; 杜红霞; 李慧冬; 丁蕊艳; 朱端卫; LEE; Nanju; A; SHEILD; Ross; KENNEDY; Ivan; R 刊期:2006年第02期

    研究应用酶联免疫方法,快速检测茶叶中硫丹及硫丹硫酸酯。茶叶提取后,不净化,用PBS缓冲液稀释500倍后,进行酶联免疫方法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6.6%-91.1%;经SPE净化后,回收率68.7%-123%。标准曲线IC50为2μg/L,线性范围1-10μg/L。直接提取法最低检测限2mg/kg,净化法为0.06mg/kg。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验证,灵敏度、精...

  • 毛细管电泳分析茶黄素的方法研究

    作者:夏文娟; 张丽霞; 史作安; 贾明 刊期:2006年第02期

    研究了毛细管电泳分析茶黄素类组分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250mmol/LH3BO4、10mmol/LKH2PO4、0.75mmol/LSDS和20%(v/v)乙腈组成的pH7.5电泳介质中,选择25kV电压、20℃柱温和200nm波长检测,可在10min。以内将茶叶中的四种主要茶黄素单体分离,并获得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四种茶黄素单体浓度与峰面积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9945-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