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杂志简介:《博览群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91/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社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国际刊号:1000-4173
国内刊号:11-1091/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4295
总被引量:1840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024
期刊他引率:1
  • 记录者参与者推动者——改革开放早期的光明印记

    作者:周华 刊期:2019年第01期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光明日报作为党中央主办的一张知识分子报纸,不仅是改革开放忠诚的记录者,而且是改革开放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史上、在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进程中光明日报的印记鲜明而厚重。近来,伴随笔者参与光明日报老同志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改革开放早期光明日报的身影在笔者眼前变得格外生...

  • “三百篇”中第一诗——“古典新读”之一:《周南·关雎》

    作者:郭令原 刊期:2019年第01期

    《关雎》是《诗经》中第一篇作品,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因为熟悉,所以往往容易粗粗看过,而忽略其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不能够更充分地理解认识作品。其文如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这是赞颂还是讥刺--“古典新读”之二:《秦风·无衣》

    作者:马世年 刊期:2019年第01期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的名篇,历来为人所传颂。尤其是曾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更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而家喻户晓。原诗三章,章五句,非常简洁: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冬夜里大家炕上坐……“古典新读”之三:《豳风·七月》

    作者:郗文倩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有一段时间,人们谈到中国古代诗歌,总觉得有个遗憾,那就是缺少长篇,放眼一看,大都是精炼的短章,寥寥数句。相比而言,世界上很多民族古老的叙事长诗,洋洋洒洒,动辄数万言,甚至数十万言。于是,就开始找原因,有的说是我们不擅长铺叙长诗,也有的说,汉语是单音节词为主,一音一字一词,单个字内涵容量大,所以也不需要那么长等等。

  • 诗情·诗思·诗心——“古典新读”之三:《豳风·七月》

    作者:郗文倩 刊期:2019年第01期

    从文学接受角度讲,动人魂魄的诗作总是受人青睐;而从创作的角度看,诗人却未必追求这一接受效果,其所在意的恐怕仅在诗情、诗思与诗心的妥切。《豳风·东山》感发人心的缘由首在于弥漫天地的诗情,其诗艺的精妙又凭着诗人想落天外的诗思,而其诗境的营构又一出于诗人的中正平和的诗心,三者的妙然相合正是《东山》流传三干年而不衰的秘诀。

  • 再读《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当真“魔幻”吗

    作者:王泽中 刊期:2019年第01期

    我们没有百年孤独2007年3月6日,时值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满80岁之际,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决定为《百年孤独》出版40周年和借该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5周年良机,将再次发行100万本纪念本。

  • 读《越语》,做自豪的绍兴人

    作者:干春松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这个经济至上的时代,人们比较喜欢以经济规模来给城市定位。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算是板上钉钉的一线城市,而杭州则是“有争议”的一线城市。如果仅仅以经济规模论,即使在浙江省内,绍兴的排名不算靠前。好在,人不是经济的动物,衡量一个城市的魅力也不会只依赖经济规模。

  • 从人物到人文

    作者:冯建荣 刊期:2019年第01期

    /壹/人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有双重境界,作为物的人与拥有文的人。从人物到人文,是人生境界的升华。这人文的境界,是人人都应当追求的境界。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有文化情怀、人文境界。中国历来强调“以吏为师”,公务人员理所当然应当在这个方面为人师表。

  • 《自传与写作》是抄袭剽窃之作

    作者:全展 刊期:2019年第01期

    《博览群书》编辑部:近日在网上看到一本“雨辰编’著”的《自传与写作》(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版),目录中赫然写着“自传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文类”“当代名人侧传中的父母形象”“类自传体,人生笔记”等,我几乎怀疑自己的眼睛,便又看了一遍,这不是杨正润教授的观点、叶志良教授的论文题目吗?于是网购一本,待与杨正润《现代传记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 我们,能给你们什么呢——读《天长地久》

    作者:杜红梅 刊期:2019年第01期

    曾经用笔燃起“野火”的龙应台,近些年的作品展示的更多是温情和冷静,例如,《目送》《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记录了一个母亲和两个儿子的日常。2018年刚刚出版的新作《天长地久》,是龙应台写给自己的母亲(美君)的19封信的合辑,虽然美君早就因失智而认不出自己的女儿了。

  • 龙应台遇到的问题我也有——也读《天长地久》

    作者:甘其勋 刊期:2019年第01期

    2018年8月初,龙应台的《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第一时间买到了这本新书。看到集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天长地久”四个字,在封面、插页和扉页反复出现,“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种历史的沧桑之叹油然而生。

  • 他如不封笔,还能做什么——“送别金庸”之四

    作者:郭梅 刊期:2019年第01期

    我读金庸,经历了三部曲,即先是读情节,然后读人物,最后,上升到读作者的创作心态。记得初识金大侠是在中学时代,“开读”的第一部金氏大作是《书剑恩仇录阮虽说该书无论情节还是人物均非金派武侠之上品,但却已经足以令我手不释卷。那时刚刚能够独立阅读长篇小说的弟弟也迷上了红花会的好汉们,和我比着赛着,不几天就将以陈家洛为首的12位当家的名...

  • 我和金庸在一起的日子——“送别金庸”之五

    作者:张建智 刊期:2019年第01期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我悲痛不已,因为我是金庸先生的读者,更与金庸先生有过几面之缘。金庸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往来于海峡两岸,穿梭于笔墨与历史现实的风云激荡间,他办报纸,写评论,拍电影,写小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晚年参与香港回归立法,舌战群儒,受聘于大学,传道授业……无不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淑世精神、家...

  • “武侠小说家”,我和金庸感觉不同——“送别金庸”之六

    作者:林保淳 刊期:2019年第01期

    我与金庸小说结缘,约在高中时期,但当时并不知晓金庸的名字,《神武门》《小白龙》《一剑光寒四十州》《独孤九剑》,看得不亦乐乎之际,根本不会想到“任大同”居然是“韦小宝”的化身,因为都是以“司马翎”的名字印行的。司马翎是另一位台湾知名作家,香港侨生吴思明的笔名。

  • 耿昇的书斋和他的那些书

    作者:李树泽 刊期:2019年第01期

    耿异先生匆匆离开我们已过百天,记得2018年4月9日回阜平县前手机招呼他,他手机那端传来一片风声呼呼的声音,清明前后,北京的风很大,他说在万安公墓做祭扫,话说得非常匆忙,约好等天气和暖了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