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杂志简介:《博览群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91/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社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国际刊号:1000-4173
国内刊号:11-1091/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4295
总被引量:1840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024
期刊他引率:1
  • 《世说新语》与魏册时代的儿童——“名著与儿童”之一

    作者:杜志强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儿童都是未来的民族脊梁、国之栋梁,是箪故鼎新妁希望所在在每个家庭,儿童从来都集众爱于一身,是家庭亲情的枢纽和家庭未来的寄托。在每个人生历程中,混融着血脉温度和乡土气息的孩童时光,永远是其远航的起点和守望的家园。

  • 唐诗中的儿童形象——“名著与儿童”之二

    作者:刘正平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中国历史发展到隋唐时期,实现了南北统一,为文学创作开辟了一个全新时代。南朝诗歌重音色的清绮文风,与北朝贞刚雄浑重气质的文风相互融合,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唐代国势强盛,文化发达,教育水平高,整个时代徜徉在诗的海洋中,唐代诗歌被公认为中国诗歌的顶峰,我们通常所说的“盛唐气象”,就集中体现在唐诗里。

  • 萧红为何这样写儿童——“名著与儿童”之三

    作者:童琦 刊期:2018年第06期

    萧红自30年代登上文坛,其创作即呈现出迥异于他人的特质,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学人讨论和关注的重点,历来都落脚在萧红“细致的观察力和越轨的笔致”(鲁迅《(生死场)序》)上,而很少关注其笔下的儿童形象。事实上,萧红笔下的儿童形象不仅表达了她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和赞美,还反映了她对于社会现实与人类文化的体察与思考。

  • 《窗边的小豆豆》的儿童世界——“名著与儿童”之四

    作者:周诗茵 刊期:2018年第06期

    什么是学校理想的样子?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们不断探索,且众说纷纭。日本黑柳彻子则用文学的方式,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她心中好学校的模样——这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书中有一位深深热爱并懂得孩子的小林校长,他说: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

  • 你信吗,读者比编辑更懂书

    作者:王晓 刊期:2018年第06期

    多少年前,一个做数字出版的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数字化读品将占领整个1阅读界,而实体图书将会变成礼品。不管这句话预设的未来离我们有多远,传统出版界的反应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一时间装帧精美、用材奢华的图书席地而来……且不管数字化阅读是否成了气候,礼品化包装差不多要风满楼台了。

  • 田泥与这批女性生态作家

    作者:李广良 刊期:2018年第06期

    我是一个哲学教师,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喜欢读小说、诗歌、散文,也时常读一些文学研究的文章和著作。最近读到田泥女士的新作《博弈:女性文学与生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作家生态写作》,大有所获。

  • 《弇山堂别集》新校点本评沭

    作者:徐椰风 刊期:2018年第06期

    《弇山堂别集》是王世贞追忆古贤、效仿《史记》而作,其言:“愚故欲法司马氏……愚且愿为之执鞭,而终其身也。”陈文烛认为其“以意师之”。而明f乜己史制度之弊,亦让其致力于将《别集》写成“‘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之作”。

  • 品读《海派散文:婆娑的人间味》

    作者:徐小婉; 王莎 刊期:2018年第06期

    《海派散文:婆娑的人间味》一书“首次系统、深入、全面探讨了海派散文的存适语境、生成过程、流变形态”。作者从中国近现代都会抒写散文发展演变的角度以及中国传统文章学,西方美文概念的流传与移植的大背景里,对海派散文从发生、流变及表现形态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阐释,体现了宏观视野与微观文本读解相统一,外部语境描述与内部本体立场相结...

  • 我在“京派”与“海派”散文间穿行

    作者:陈啸 刊期:2018年第06期

    京派、海派散文分属于京派、海派文学重要的一翼。京派散文是致力于纯散文创作的纪程碑式的散文流派,海派散文则凝缩了近现代中国都市化的进程。然而,新时期以来的京海派文学研究的成果,较多集中在小说方面。对于京海派文学重要一翼的散文,学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系统的论著一直没有出现。

  • 风流茶说合——张爱玲笔下的如茶人生

    作者:郭梅 刊期:2018年第06期

    文人爱茶似为通例,茶是中国文人雅趣的体现,也是他们气节的载体,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广泛而细致的体现,陆羽和卢仝自不必说,苏轼如是,张爱玲亦如是。张爱玲带着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突兀”地声名鹊起,几乎在一夜之间红极一时,誉满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女作家...

  • 现当代文学中的“茶”书写

    作者:鹿义霞 刊期:2018年第06期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茶不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精神追求、审美意趣、社会人文紧密相连,并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现当代文学史上,关于茶的书写与吟咏散见于各种文体。在作家们笔下,茶既是物化载体,也是文化意象,折射着世态人情,寄寓着情感内涵,饱蘸着社会属性,承载着人文情怀,透视着历史变迁。

  • 这四位蒙古族学者——李四光、梁漱溟、萧乾、艾思奇

    作者:王立民 刊期:2018年第06期

    “四匹神骏,一挂制胜的战车;四位学者,一部精神的历史。”这是我研读包广林先生的报告文学集《二十世纪中国蒙古族学者——李四光梁漱溟萧乾艾思奇》(下简称《学者》)后产生的一句心语。

  • 随《慢半拍的人》探访中原

    作者:周春英 刊期:2018年第06期

    李九伟在高校宣传部工作,她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在进大学之前已经写了上百首诗,进了大学之后更是因为其诗歌创作的丰硕而成为校园的明星。先后在《文学港》《博览群书》《德育报》《河南新闻出版报》等几十家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达十几万字,最近出了一本散文集《慢半拍的人》,一出版就拿给我看,意在让我为其写一篇评论。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读《穿越古典》

    作者:汪进超 刊期:2018年第06期

    如何认识和发掘古典的意义与价值,是关乎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未来的重要问题,不可不慎思而行。一百年多前,“新文化运动”的先哲们怀着拯救中国文化的宏愿,喊出了“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他们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其后续种种行径,却颇有过犹不及之弊。

  • 古典的魅惑——《穿越古典》自序

    作者:刘强 刊期:2018年第06期

    “古典”二字,其义颇为玄奥而明媚。先说“古”。《说文解字》释“古”字云:“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凡古之属皆从古。”徐铉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段玉裁注引《大雅毛传》:“古,故也。”又说:“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备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