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文丛

北京文博文丛杂志 省级期刊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and Museums

杂志简介:《北京文博文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北京史地、文物研究、2019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成果(一)、博物馆研究

主管单位:北京市文物局
主办单位:北京市文物局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523
总被引量:69
H指数:3
  • 北京西山历史文化掠影

    作者:尹钧科 刊期:2016年第03期

    对于北京西山,古人多有论评。例如,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山川》一节中说:“西山,在(宛平)县西三十里。旧记:太行山首始河内,北至幽州,第八陉在燕,强形钜势,争奇拥翠,云从星拱于皇都之右。每大雪初霁,干峰万壑,积素凝华,若图画然,为京师八景之一,日西山霁雪。”

  • 破“壬辰多水”论

    作者:于德源 刊期:2016年第03期

    2012年是中国农历的壬辰年,这年北京的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这场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房山区河北镇降雨量460毫米。受灾面积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90万人。

  • 北京西山八大处史迹述略

    作者:陈康 刊期:2016年第03期

    北京是世界文化古都,它的大文化是由诸多文化元素:永定河文化、运河文化、长城文化和西山文化构成的。北京西山被称为“太行之首”,它“内接太行,外属诸边”,自西南至东北环拥京城,连峰叠嶂,绵延数百里,山间“林麓苍莽,溪涧镂错”,展现出它的雄奇和秀美,形成了“右拥太行,北枕居庸”之势,西山又兼“其物产甚饶,古称神皋奥区也”。...

  • 京西皇姑寺历史沿革考

    作者:苗天娥 刊期:2016年第03期

    皇姑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景山区西黄村,是昔日通往八大处的必经之所,是今日西山文化带上的“闪亮珍珠”。皇姑寺从明代创建至今已存在了五个多世纪之久,格局虽不完整,然而寺庙源流起伏跌宕,曲折离奇,与明清皇家宫廷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当时京西一带影响非常大,所起作用也很特殊,属于名闻遐迩的大庙。

  • 北京房山孔水洞金代摩崖题记新考

    作者:马垒 刊期:2016年第03期

    房山区地处北京市西南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界地带,是北上草原与南下中原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一地区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山的地理环境为古代石匠在崖壁之上摩刻造像、题记提供了天然的物质载体,摩崖石刻就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反应,其可以不用费时费力凿刻石碑,简单易行,借助山石崖壁就近刊刻,使石刻上的内容在社会上...

  • 太行山东麓地区汉代城址调查简报

    作者:徐超 刊期: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古文化遗址正遭受破坏,古代城址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因自然与人为因素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沧海桑田,曾经繁华辉煌的古代城市逐渐衰败成无人问津的断壁残垣,除少数隐约可见的建筑台基外,城市原有的古代建筑遗迹已基本消失殆尽。

  • 白塔寺藏文款明代释迦牟尼铜镀金造像年代及风格初探

    作者:孙涛 刊期:2016年第03期

    在北京市白塔寺“藏传造像艺术展”内展出了一尊明代释迦牟尼铜镀金造像,此尊造像不仅造型生动,风格秀美,雕刻精湛,体量高大,而且还带有藏文款识,记述了此尊造像的铸造时间和施资铸造者,在我国现存的明代藏传金铜造像中较为罕见,令国内外学者和观众驻足长观,赞叹不止。笔者就此尊造像的现状和题材、造像的风格特征以及造像藏文刻款所蕴...

  • 首都博物馆藏慈寿寺及永安寿塔发现造像初步研究

    作者:刘丞 刊期:2016年第03期

    2013年前后,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在整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移交文物时,将一共九尊发现于北京慈寿寺永安寿塔的造像分别登入国家文物大账,定三级品。笔者通过对其入库凭证等资料的查看,翻阅历年简报及出土报告,并没有发现有关这几尊造像的出土资料,仅在《北京出土文物》一书中发现了这九尊造像的图版说明。

  •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的保护

    作者:魏宇澄 刊期:2016年第03期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

  • 圆明园遗址公园大宫门区域考古发掘简报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为配合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与规划,经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的批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前期调查和勘探的基础上,对大宫门区域内的部分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一阶段发掘的面积共计3000平方米。

  • 首都博物馆存储系统架构研究

    作者:王萌 刊期:2016年第03期

    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数字化工程是全馆的专业应用、日常业务办公的基础平台,同时也服务于向公众提供多媒体展示。在首都博物馆数字化工程建设中,我们建设了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信息集成应用体系,涵盖了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存储。

  • 银盐黑白历史底片的数字影像采集方法

    作者:董帅 刊期:2016年第03期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影像的影响己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作为信息社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机构,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场所。通过建立数字化信息博物馆,强化博物馆各项功能,将其馆藏资源和研究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人所知、所用,是现代博物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 周经《荷塘芦雁图轴》隐含信息分析研究

    作者:武望婷; 潘宁; 彭淼淼; 侯妙乐; 马燕; 任静怡 刊期:2016年第03期

    高光谱成像技术将光谱技术与成像技术相结合,同时实现了图轴画面和图轴中物质光谱的“录入”,具有非接触、波段多、分辨率高和“图谱合一”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古字画调查的缺点,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视点。

  • 景行行止话师缘(三)

    作者:姜舜源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一、“破家值万贯”——闲话生平 与单老相处得久了,无话不谈,而不仅限于工作、业务、学术。逐渐地自己也成家立业了,慢慢体会到,很多话是他老人家人生历练的结晶。有时置办家当,就想起他解释“破家值万贯”。他说:“老北京人说‘破家值万贯’,不是说家里的东西真的值万贯,而是你若要再置办这些东西,就得很多钱。

  • 读《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有感

    作者:吴梦麟 刊期:2016年第03期

    2015年底的民意调查十件大事中,关于举行“九月三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活动”成为最深入民心的大事,可见党中央决策的英明与果断。抗日战争带给中国社会无法磨灭的历史烙印。而其间能保留下来的各类和各级抗战遗址、遗迹和遗物都是对这段历史最为真实和直观的实证,在我国丰富的文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神圣的文化遗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