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评论

百家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百家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48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新鲁军、作家作品研究、张炜研究小辑、文学现象观察、当代诗歌研究、影视文学研究

主管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8358
国内刊号:37-1482/I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1068
总被引量:307
H指数:6
  • 《文艺报》与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批评

    作者:胡友峰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文艺报》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建构、批评标准的选择还是批评对象的选择,《文艺报》都参与其中。十七年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转折期。那么"转折"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洪子诚认为:"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50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20年代后期开始,左翼文学为选择最理想的文...

  • 谁来拯救“小生则个”?——艾玛《四季录》论

    作者:张丽军; 翟佩佩 刊期:2017年第04期

    小说家只有拥有了相当程度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才能让小说虚构的现实世界中蕴含着广阔精深的人、事、物、景,情、理、法等复杂关系网中合理地、应然地发生、发展。山东70后作家艾玛利用自己独特巧妙的艺术把控能力书写、建构现实生活,结合自己深厚广博的文学涵养提炼、虚拟和再造现实世界,这在当今文坛的70后青年作家群里是难能可贵的,值得引起对...

  • 对城市边缘人生存困境的揭示与同情——魏思孝中短篇小说解读

    作者:田裕娇 刊期:2017年第04期

    提到"80后"作家,不少人认为这一代作家是市场的宠儿、是幸运的一代,显然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一些评论家已注意到这一群体内部的复杂构成和分化,青年评论家李德南根据文学生产评价机制把"80后"写作群体分成三类:韩寒、郭敬明等依托"新概念"作文大赛成长起来的偶像作家,南派三叔、唐家三少等完全依赖互联网的网络作家以及坚持把老牌文学期...

  • 现实主义批判立场的执着——评尤凤伟《命悬一丝》

    作者:李涵 刊期:2017年第04期

    "艺术和社会是从两种不同的对人类经验的分类中引出的分析性观念。"这两者从属于内容相互渗透但并不互相对应的系统结构中,然而以艺术这一话语领域转化、模仿、虚构、重现社会话语领域中的典型事件可能会产生深刻性真实性基础之上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所谓新闻、报道类等真实发生的事件经过分解、消化、吸收以及再现,成为一部审美性的文学作品...

  • 鲁迅与21世纪的中国文学

    作者:谭桂林 刊期:2017年第04期

    时间:2017年5月8日地点:南京师大电教楼101教室参加者:2016级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部分博士生、博士后谭桂林:同学们,今天的鲁迅专题课换一种方式进行,过去是我主讲,今天改作沙龙形式,大家来讨论,主题是鲁迅与21世纪的中国文学。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话题,原因有三,其一,新世纪已经过去快两个十年了,时间不算太短。

  • 从《黄雀记》的“未完成”看苏童的限制与突破

    作者:杨姿 刊期:2017年第04期

    从八十年表作品开始,苏童一直有意识地与文学自身规律演变进行对话,即便貌似历史潮流之外的写作,也或深或浅地泄露出某种时代症候。和余华、格非等人一样,昔日的先锋身影并不曾因为社会的急速物化、精神的涣散不振,以及文学向生活的不断臣服,而褪色或弱化。相反,先锋本性中的警觉使苏童以另外的方式来观察这个世界变化的真实性和虚幻性,并力图制...

  • 中年知识分子的生存向度与可能——评张者的长篇小说《桃夭》

    作者:杨新刚 刊期:2017年第04期

    张者的《桃夭》(《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5·6)与《桃李》和《桃花》共同构成了其创作的"大学三部曲"系列。张者将《桃夭》定位为知识分子小说,他要表现的是"知识分子本身","写的是有思想的读书人,写的是读书人中的知识分子"。与《桃李》和《桃花》不同的是,《桃夭》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言动的主要空间并不完全在象牙塔之内。与前两部小说相...

  • 直抵幽深的时代真相——评刘诗伟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

    作者:雷登辉 刊期:2017年第04期

    凭借着丰富的阅世经历、深厚的学识修养和对艺术品质的执着追求,2007年重新"归来"的"六零后作家"刘诗伟无疑是当代文坛中一位独具个性特征的思想型小说家。将刘诗伟定性为一位思想型小说家,并不有损他在诗意表达、语言呈现和形象建构上的独特魅力。刘诗伟"归来"后创作了《在时光之外》(2007)、《拯救》(2011)和《南方的秘密》(2016)...

  • 日常叙事的隐现与展开——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与“中国梦”契合点研究

    作者:赵庆超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12年11月29日,在北京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后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出访俄罗斯和非洲、亚洲博鳌论坛等多个正式场合进一步加以论述阐释,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总体性、宏观性特征的强国理论构想体系。认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 声情并茂:2016年度中国电影声音艺术分析

    作者:张晋辉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16年度上映的国产影片中,有的是两岸三地协同合作谋求共赢,有的是独立制作,以艺术追求为最高目标;还有的影片属于续作,希冀再创辉煌。这些影片或文艺,或商业,或类型,从各自本体属性上表现出多样的声音特质。下面就2016年度的部分影片声音特色进行分析。一、《百鸟朝凤》之凤管鸾笙吴天明遗作,表现传统文化,第四代导演的正统性,这些因素都给《...

  • 凡俗中的“禅思”——慕白诗歌论

    作者:董迎春; 思小云 刊期:2017年第04期

    慕白在其《行者》的序里有不愿作"头陀和苦行僧"的提法,但他在与佛相关的理趣中琢磨与省视的正是他内心的禅趣、机心。慕白的诗有酒、色、物、事的鲜活、迷恋,也有阔远、自在的超远之境、超验之心的洒脱与自然。他以凡俗之心亲近自然,呵护内心。我们作为行者也跟随诗人"行者"在诗中随遇而安、寻找生命的旨趣。诗人是一个行者,读者也是诗中的...

  • 底层众生的存在虚无与信仰重建——评张忌长篇小说《出家》

    作者:王海涛 刊期:2017年第04期

    近些年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已成为文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此一问题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适应了大时代对中国文学独创性的审美诉求,而且在于契合了当代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如何贴近中国现实和人民大众生活仍是中国文学无法忽视的课题。底层文学创作无疑丰富了中国叙事,接续了左翼文学传统,但当代中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能提供给文学创作...

  • 孤独深处的对抗与求索——评郝景芳科幻小说集《孤独深处》

    作者:孙涛 刊期:2017年第04期

    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是诞生于近代西方的一种文本体裁,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近几年来,中国的科幻文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继2015年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凭借长篇小说《三体》获得了被称为"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之后,国内随之掀起了一场科幻文学的阅读热潮,科幻文学创作受到了广泛...

  • 文学史的新方向

    作者:张同胜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文学史不是从来就有的,以后也不会永远存在。19世纪以来,在"民族—国家"(nationstate)意识蓬勃兴起的社会背景中,西方产生了文学史的研究模式,因而民族精神的塑造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便成为了文学史编写不得不肩负的重任。(1)20世纪初,西学东渐,中国成立大学堂,效仿和移植西方大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新的教育体制。文学史虽然是西方的一种研...

  • 鲁迅与尼采的怨恨之思

    作者:张克 刊期:2017年第04期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有这样的话:"每一种德性对另一种德性都是妒忌的,而嫉妒是一种可怕的东西。种种德性也可能毁于妒忌。谁若为妒忌之火焰所包围,他最后就会像蝎子一样,以毒刺来蛰自己。"尼采此处描述的始于妒忌而终于自蛰的心理轨迹,正是怨恨心灵的运行机制。它肇始于个体的生存竞争,"每一种德性"互相的妒忌恰恰证明"每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