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评论

百家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百家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48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新鲁军、作家作品研究、张炜研究小辑、文学现象观察、当代诗歌研究、影视文学研究

主管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8358
国内刊号:37-1482/I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1068
总被引量:307
H指数:6
  • 艺术的审美乌托邦建构——法兰克福学派艺术审美救赎的批判性反思

    作者:杨向荣 刊期:2016年第05期

    在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批判,本雅明对韵味与震惊体验的反思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为拯救失落的现代个体精神提出了审美救赎之维,并给现代个体提供了一种应对策略。法兰克福学派试图通过与物化现实保持距离来实现对现代人的审美救赎,他们强调要保持艺术的自主性,避免沦为物的奴隶,

  • 马克思主义批评视野下的文学阐释理论——从桑塔格的“反对阐释”谈起

    作者:曹成竹 刊期:2016年第05期

    虽然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及“新感受力”更像一种激进的口号而非理论,但有意思的是,她初版于1966年的论著却在最近几年间颇受我国学界关注,关于文学阐释和反阐释的讨论频频见于《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2014年以来,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更引发了热议,把这股对于文学阐释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高潮。

  • 当代准知识分子坚守与升华的高度及限度——对阎真小说《活着之上》的解析

    作者:杨新刚 刊期:2016年第05期

    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一直是许多小说家所热衷创作的类型之一。以塑造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形象和表现其现实生存及精神趋向的小说,近些年发表与出版的也不在少数。如张者的《桃李》《桃花》《桃天》、程青的《回声》、阎真的《活着之上》等,均堪称其中的翘楚。阎真的《活着之上》发表于2014年的《收获》(2014.6),次年《当代》(2015.1)又进行...

  • 知识真能改变女情吗?——对邵丽新作《北地爱情》的解读

    作者:刘家民 刊期:2016年第05期

    女作家邵丽近年来以一系列出色的作品迅速为人所知,并获得鲁迅文学奖以及入围茅盾文学奖等荣誉。在邵丽的作品中,对女性的细腻和深刻书写是其作品的重要特色。她不仅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世界进行集中呈现,而且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即生存与命运的视界去透析女性的内在世界。正是由此,邵丽的创作得到了不少人的赞赏,甚至被人看作是河南当代女性作...

  • 大巧若拙,返璞归稚——于明铨印象

    作者:刘玉堂 刊期:2016年第05期

    语言可以幽默,形象可以幽默,字的本身可以幽默吗?我认为是可以的,比方于明诠的书写。这也是几年前,我看他与南京画坛大鳄朱新建、吴维佳三人联展时最突出的印象。

  • 最是无羁真性情——水运宪印象

    作者:李美皆 刊期:2016年第05期

    第一次见到水运宪是在2007年的青创会,这个名字似乎如雷贯耳,又似乎遥远隔膜,要想一想才明白他是《祸起萧墙》的作者,《祸起萧墙》比水运宪这个名字更加呼之欲出。一旦想起来,一种年代记忆就被唤回,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众电影》相连的名字,

  • 个人阅读史与“新”批评文体的构建——论王春林的《新世纪长篇小说风景》《新世纪长篇小说地图》

    作者:金春平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大力引进,让一度禁锢于政治阶级话语理论的中国文学批评,可以依托于大量的新理论资源,展开对中国文学的多元化研究;自此之后的中国文学学术研究和批评实践,也证明了西方文学理论所具有的强大“工具性”功能,经典再解读、作家再定位,在西方理论资源和批评工具的“解剖”和“重组”之后,文学文本被阐释出...

  • 别具一格诗评的魅力——王耀东先生诗评之我见

    作者:王美春 刊期:2016年第05期

    山东籍诗人王耀东先生,是中国当代名副其实的著名诗人。对他,我久闻其诗名,阅读过《王耀东诗选》等,也阅读过我的挚友王志清教授等批评家为王耀东的诗撰写的批评文章。尽管我未曾有机缘与王耀东先生会晤,但自以为对他还是颇为了解的。直至近日有幸阅读到王耀东的《走向辉煌之梦》《躲在天堂里的眼睛》《王耀东诗文选(第三卷)》等批评集,

  • 日常生活场景与现代抒情诗——苗得雨诗歌漫评

    作者:曾庆江 刊期:2016年第05期

    多年前有一首叫做(《回娘家》的歌曲广为传唱:“风吹着杨柳嘛/唰啦啦啦啦啦/小河里水流得儿/哗啦啦啦啦啦/谁家的媳妇/她走得忙又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一片乌云来/一阵风儿刮/

  • 荒原守望与城市挣扎——论宗利华的小说创作

    作者:唐长华 刊期:2016年第05期

    七零后作家宗利华是一位正在走向成熟的山东作家。他生于山东沂源,现在淄博市公安局工作,出版长篇小说《佳城》以及《天黑请闭眼》《香树街》等小说集,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西班牙、朝鲜文字,获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金盾文学奖、泰山文学奖等奖项。

  • 寻觅民间传统文化之根的“精神苦旅”——愚石长篇小说《人子,人》读解

    作者:贺彩虹 刊期:2016年第05期

    近日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人子,人》是山东宁阳作家石玉奎先生(笔名愚石)历时三年创作的,这部小说是中国作协2013年定点深入生活重点扶持作品的重要成果。主要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江北第一木偶之称的宁阳木偶作为写作对象,穿越了从1958年到2000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辗转了“赵家堂”-“大观园”-“德令哈”-“赵家堂...

  • 经典之路的多维观察——关于文学经典化的研究

    作者:杨姿; 陈剑雨; 牟雪莲; 田璐; 李疏桐; 李红; 殷洁; 李信幸; 彭时权; 黄茂玲; 刘超; 徐向程; 张红; 程盼 刊期:2016年第05期

    文学的经典化在西方文学理论界和文化研究界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展开对“文学经典”系列问题的讨论,20世纪90年代初期,荷兰学者弗克马来华讲学促使中国文艺理论界经典意识的觉醒,到90年代后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开始引入经典化研究。我们的这次讨论课,集中了中国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

  • 刺点写作的“聪明主义”反思与探索

    作者:董迎春 刊期:2016年第05期

    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各种进程、阶段当中,必然会形成某种主导性的写作趣味与时尚。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作为现代诗写匆匆过场之后,至今占诗坛话语主流的仍然是“第三代诗”中“口语写作”一脉,一直影响到21世纪以来的诗写。众所周知,从诗艺上的“反讽”作为修辞策略运用以来,便一直在当代诗歌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反讽作为一种...

  • 爱欲·救赎·繁复

    作者:高爽 刊期:2016年第05期

    十九世纪后期丹麦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认为,文学作品是特定时期人们内心的真实反映,文学史是研究人类灵魂的历史。若以此来观照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勾勒出五四以来人们心理情感变化的轨迹。作家的书写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他们以其敏锐的目光和独特的视角记录着时代给人留下的印记。

  • 穿行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情思——读赵柏田文化散文集《南华录》

    作者:苏沙丽 刊期:2016年第05期

    如若按照海登·怀特的观点,“历史作品视为叙事性散文话语形式中的一种言辞结构”——是材料、解释材料的理论,还有标志性的事件共同组合在一起的叙述结构,“它一般而言是诗学的,具体而言在本质是语言学的。”历史与文学之间倒有一种互文性,历史以貌似文学的笔法撰写着人类过往的宏大叙事,它提供的是具体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