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史学

北大史学杂志 省级期刊

Clio at Beida

杂志简介:《北大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26
总被引量:234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周人翦商史实考略

    作者:李忠林 刊期:2007年第01期

    牧野战前,周人积极实施了翦商策略。从现有史料来看,太王、王季和文王的战略手段一脉相承,各有特点:作为翦商战略的揭橥者,太王重视通过联姻改善与商人的关系,而"太伯奔吴"当是太王宏观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王季时期可能有一些过激的军事行动,与商人的关系转入了一个新的低谷;文王时期的对商政策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一方面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事奉殷...

  • 战国秦汉时期楚文化重心的移动——兼论垓下的“楚歌”

    作者:王子今 刊期:2007年第01期

    战国楚都的迁徙体现出楚文化中心的移动。秦末起义中最显著地表现出政治能动性的地区,是所谓"西楚"和"东楚"地区。陈胜、项羽、刘邦相继于此起事。项羽又在这里确立了政治军事基地。如果对垓下"楚歌"进行地域定位,自然应当首先考虑这一地区。《铙歌十八曲》中的《巫山高》,可能也是出身于这一地区的军士的作品,应当引起"楚歌"研究者的重视。

  • 买地券用名的历史考察

    作者:张传玺 刊期:2007年第01期

    买地券作为一种明器,产生于东汉,沿用到明清;可是此物长期没有自己的专门名称。有的自称契、券、约、书,有的自称牒,其实都是引自人间契约。唐宋以后,有用"地券"之名,亦有用"买地券"者。近年来,用此二名者很多,但何名最为科学,时有争论。本文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近两千年的有关情况分层做了考察、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说法:两名并存并用。即科研...

  • 简牍所见秦汉县禄秩等级演变考

    作者:邹水杰 刊期:2007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秦汉县禄秩等级的动态考察得出:秦代县为千石至六百石的秩级,当时可能不存在大县与小县的划分,也不存在以"县长"称呼县长官的情况;西汉初期县的秩级向下延伸至三百石,且以六百石为界,明确区分为大、小两等,分别以"县令"和"县长"称呼其长官。西汉初期设立的低秩县打破了商鞅以来县的禄秩框架,而直接将乡邑聚升格为县(特别是封为侯国)的...

  • 虞弘墓志所见的柔然官制

    作者:罗新 刊期:2007年第01期

    柔然政治制度因资料稀少而难以深入研究,近年新出土隋代虞弘墓志则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通过对墓志提到的四个柔然官名的考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突厥政治制度与柔然汗国的紧密联系,并破除掉长期以来认为突厥制度主要源自突厥民族传统、或经由突厥人借自伊朗政治传统的认识,并提示我们要重新评估东胡的历史和东胡的政治文化传统,这对正确理解6世纪...

  • 论朱熹的法制思想

    作者:肖建新 刊期:2007年第01期

    朱熹在宋学继统明道的思想背景下,较为具体专门地阐述了刑政关系、德刑宽严、司法在人和守法权变的法制思想,涉及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形成了以整体、致德、重人、权变为特色的较为严密的法制思想体系。在同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中,朱熹的法制思想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很有深度,尤其他的法制整体观、德刑观、主体观和权变观今天看来也不...

  • 明嘉靖年间“三途并用”的政治背景

    作者:向静 刊期:2007年第01期

    "三途并用",是对明代文官入仕之途的公认概括。但"三途"所指的具体内涵,自明嘉靖年间以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中,出自朝廷政令的"三途并用"说,用意并不在于总结文官入仕之途的实际情况,而是强调当下的政治环境对于用人的需求和限制。嘉靖九年,世宗诏书中提出科举、岁贡与荐举"三途并用"。这样的"三途"说,既反映当时扭转科举弊病、整顿吏治...

  •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水利治灾工程述论

    作者:张崇旺 刊期:2007年第01期

    明清时期的江淮是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而其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和运河、盐业经济又事关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水利治灾工程建设当然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明清两代官府和民间社会在继承前人水利治灾工程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河道整治为重点,农田水利、防潮御卤并举的水利治灾工程系统。这套工程治灾系统,尽管还存在一...

  • 《日知录集释》标点举误——以《姓》、《氏族》二篇为例

    作者:何晋 刊期:2007年第01期

    顾炎武的《日知录》作为一部著名的笔记体学术著作,成为许多学者的必备书籍。本文以岳麓书社(长沙)1994年整理出版的《日知录集释》点校本中《姓》、《氏族》二篇为例,就其标点、刊印可商榷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

  • 《革命评论》与同盟会

    作者:王晓秋 刊期:2007年第01期

    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一贯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人士宫崎滔天等也参加了成立大会。宫崎滔天还创办了一份日文刊物《革命评论》。本文着重论述《革命评论》各号如何体现其宗旨,宣传和支持中国革命,以及《革命评论》社日本人士与同盟会、《民报》社的中国革命者之间的关系。

  • 一个历史悖论——以闭关政策对澳门的另面影响为分析案例

    作者:郭卫东 刊期:2007年第01期

    一项政策在不同的时空状况下,其实际施行过程会出现走形,有时政策与配套的举措亦不相同,此面的政策须与另面的举措配套方能实施。当下题目的讨论便提供了这样一个悖论案例:闭关政策对澳门的另面影响——此地(中国大陆)施行的某项举措会在彼地(澳门)引出巨大反应;而在此地属于一种恶性施政(闭关政策是造成18世纪中叶之后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却在...

  • 康有为论印度和他的《印度游记》

    作者:林承节 刊期:2007年第01期

    康有为作为我国最有影响的改良活动家,在他那个时期也是我国政界人物中对印度了解最多、谈论最多的一位。他的记述、他引用的材料、他的评论虽不能说准确无误,但今天看来,可以说,绝大部分是真实的,评论平实贴切,大都言之有据。康有为的论述最典型地表达了中国近代改革家对印度沦为殖民地的看法、对印度人民悲惨遭遇所抱的同情态度以及对印度发展...

  • 自然崇拜、王权和神权

    作者:金寿福 刊期:2007年第01期

    尽管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并且自然环境也不尽相同,以农耕为主的古代两河流域、迦南以及古代埃及的先民把自然界中雨水、干旱、丰收和饥荒都归结到神的作用上面。他们试图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向神进行祈祷,加速那些给人类带来福祉的神来到人间的过程或者加强他们作用于大自然的力量。由于上述三个文明后来所走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王权和神权在各个文...

  • 论古代阿卡德国家的性质

    作者:刘健 刊期:2007年第01期

    约公元前23世纪,在两河流域地区南部,由塞姆人萨尔贡建立的阿卡德国家是一个新型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许多方面与之前的苏美尔城邦统治有很大差别。阿卡德国家拥有辽阔的地城范围,阿卡德王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各个领域强化王权观念,官僚体制初步形成,使阿卡德国家表现出明确的专制特点。但阿卡德人在军事征服后,并没有在周...

  • “非撰史,乃作传”解——兼论《希腊罗马名人传》的真实观

    作者:李隆国 刊期:2007年第01期

    以普鲁塔克的名言"非撰史,乃作传"的重新诠释作为切入点,探讨普鲁塔克对于传记的认识;通过梳理"撰史"作为体裁之一和作为泛指历史写作的类名之间的流变,调查传记与撰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之上,以《伯里克利传》为个案,分析普鲁塔克在传记写作过程中的真实追求。追求德行神似与追求史实真实并行,前者通过修辞公正来实现,后者需要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