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律评论

北大法律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Peking University Law Reivew

杂志简介:《北大法律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8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文、评论、主题研讨、书评、北大讲坛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创刊时间:1998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367
总被引量:2669
H指数:27
期刊他引率:1
  • 编者按语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本辑《北大法律评论》包括四个栏目:"主题研讨"、"论文"、"评论"和"书评"。"国际法研究新进路"主题研讨是《北大法律评论》第一次如此密集地发表国际法文章,也是本刊近年来又一次尝试在作者尚未定稿之前,举办作者与学生编辑共同参与的写作研讨会——讨论初创草稿甚至想法构思的结果。所谓

  • 导言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今日国际社会,隐然弥漫着一种浓重的危机意识。冷战后的世界,并没有如福山当初所预言的那样走向"历史的终结"。即便承认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的较量中暂居上风,即便承认民主、人权、平等、公正等正在形成"全球共同价值",但世界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和充满希望。无论在全球层面还是地域层面,国际层面还是国内层面,国家层面还是个...

  • 国际法律体系中的“公私法分立”

    作者:蔡从燕 刊期:2011年第01期

    自觉地进行"方法整合"与"知识整合"是活跃中国国际法学研究的有效路径。作为"知识整合"的一种思维实践,基于在确立、规范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之行使方面有着共同的需求,人们可以借鉴国内"公私法分立"的经验,把国际法律体系化为"私法性国际法"与"公法性国际法"。这一体系化有助于理解国际法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以及增强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 论区域贸易安排的所得税协调机制

    作者:张智勇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并将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纳入其范畴的背景下,由于区域贸易安排的成员依然享有所得税主权,由此产生的所得税问题将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这些所得税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以贸易保护为目标的所得税措施和本身不服务于贸易目标但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所得税措施。目前区域贸易安排的一般做法是将这两类问题分别交由贸易体制和税...

  • 国际投资条约中投资定义的扩张及其限度

    作者:季烨 刊期:2011年第01期

    投资的定义是国际投资条约适用的基础。在国际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无论是国际投资务约的文本定义,还是以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机制为代表的国际投资仲裁实践,投资定义均呈扩散化态势。投资定义的扩张,反映了保护不断扩大的私人财产权的价值取向,但在当前私人参与国际法的实施机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也增加了投资者滥用协定的危险。因此,有必...

  • 十九世纪的“文明”与“野蛮”——从国际法视角重新看待甲午战争

    作者:赖骏楠 刊期:2011年第01期

    19世纪国际社会又名"国际法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并非向所有国家开放。相反,"文明"标准使得大部分非西方国家被排除在"国际法共同体"之外,从而导致其无法享受平等的国际法人格,领事裁判权制度便是这种国际法上人格不平等的集中体现。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与国际社会遭遇时,同时也遭遇这一"文明"标准。中国由于困窘于误导性的国际法汉译作品以及强大的...

  • 亚历山大的威胁与共和政体的优越性

    作者:章永乐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探讨了李维、普鲁塔克和马基雅维利三位史家如何通过想象亚历山大大帝与罗马共和国之间的斗争来论证共和政体的优越性。作为罗马史家的李维认为,面对着变幻不定的机运(τνχη),罗马共和国比由亚历山大一个人支撑的帝国更为稳固;作为希腊人的普鲁塔克认为,亚历山大将以其卓越的德性(αρετη)而赢得与罗马人的战斗;作为古罗马共和国的仰慕者,马基...

  • 清末民初刑法变革之历史考察——以人口买卖为中心的分析

    作者:李启成 刊期:2011年第01期

    清代有大量的人口买卖现象。随着西方天赋人权观念的输入,儒家思想中"人为贵"一面得以激发,以大闹公堂案为契机,以禁革人口买卖、保障人格尊严为目标的法律变革就此展开。其成果在《现行刑律》和《新刑律》中集中体现出来:《现行刑律》的规定注重于现实治理,但缺乏保障个体人格尊严的理想;《新刑律》则集中反映了理想,却忽略了现实。兼顾现实和...

  • 早期普通土地法上的Breve de Recto与Novel Disseisin

    作者:张传玺 刊期:2011年第01期

    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的breve de recto和novel disseisin两类令状及其引导的诉讼形式的出现和运作,是英国普通法成型的关键。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迭出;国内则显薄弱。对两类令状的研究历程显示,梅特兰构建了以breve de recto和novel disseisin为顶底两端的解决土地讼争的层级结构,其后直至哈德森,认识逐渐深化,密尔松的新模式取代了梅特兰...

  • 动产善意取得功能辨

    作者:薛启明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在分析有关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两种传统功能论解释的基础上,指出该制度的基本功能既不在于保障所谓"交易安全",也不在于节约社会预防无权处分的信息成本及其替代成本,而在于降低当事人对标的物法律关系的认知成本,而各国法实现这一功能的基本途径就是以受让人一方获得标的物直接占有作为适用善意取得的要件。从这一观点出发,应当在动产善意...

  • 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诉讼档案的整理与研究

    作者:吴佩林 刊期:2011年第01期

    随着研究视野的地方转向,清代州县档案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近三十年来,相关单位对清代州县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利用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大部分档案都编有目录,实现了"有规可循,有目可查",其中淡新档案、巴县档案、宝坻档案、南部档案等地方档案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相关机构对此也有不同程度的整理。大陆学者对州县档案的研究在早...

  • 从法官间的对话到法官的地位提升

    作者:米海依尔·戴尔玛斯-玛蒂 王建学 刊期:2011年第01期

    通过法官间交流的加强,并辅之以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司法网络的实施,法官间的对话得以实现。自发、平等的对话不仅发生在传统的普遍法法官之间,也发生在制定法法官之间。以死刑为例,英国、美国、印度、南非等世界各国之法官以及欧洲人权法院、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等国际性法院在其相互之间针对死刑的合法性,残酷、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含义,死刑犯引渡...

  • 对抗制刑事审判的起源、权力构造及其政治本质——以约翰·朗本的历史研究为例

    作者:黎敏 刊期:2011年第01期

    《对抗制刑事审判的起源》是享誉西方法学界的著名法律史学家约翰·朗本(John H.Langbein)的一本力作。朗本的学术声誉源自他对西方刑事司法理性形态多样性形成过程的历史性研究。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中,朗本对普通法刑事审判制度史进行了出色的原创性研究。依托他对在牛津新发现的《中央刑事法院档案》的敏锐解读,朗本探讨了一个司法"发生学"...

  • 编后小记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依《评论》近几卷惯例,编后小记应由主编执笔。但这次想尝试一下新的记录方式,由各位编辑"各抒己见"。一来是自己笔力、精力所限,生恐记下过多无味的文字,浪费纸张;二来是一人的编辑经历、感触终归代表不了所有人的体验,而《评论》的编辑工作,恰恰是大家通力合作所完成的。所以,这次我尽可能邀请到了本辑《评论》的各位编辑,请大家结...

  • 引征体例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最新修订版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般体例1.引征应能体现所援用文献、资料等的信息特点,能(1)与其他文献、资料等相区别;(2)能说明该文献、资料等的相关来源,方便读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