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冻土

冰川冻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杂志简介:《冰川冻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7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冰冻圈与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灾害、冰冻圈水文与水资源、冰冻圈生态学、冰冻圈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40
国内刊号:62-1072/P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9
复合影响因子:1.46
总发文量:2076
总被引量:44183
H指数:74
引用半衰期:4.5254
立即指数:0.1357
期刊他引率:0.6905
平均引文率:19.9571
  •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近雪面气象要素观测分析

    作者:王敏仲 魏文寿 陈荣毅 刘新春 刊期:2012年第01期

    利用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雪表面实施大气科学观测实验观测取得的资料和同期大西沟气象站资料,分析了1号冰川四季大气温度、风速、风向以及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对比、探讨了冰川尺度上冰雪表面与周边山地的辐射和地-气热量传输特性,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二者气温、风速、大气湿度变...

  •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反照率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王杰 何晓波 叶柏生 杨国靖 刊期:2012年第01期

    根据夏季消融期成像的Landsat TM影像和2000—2009年间的MOD10A1数据资料,分析了唐古拉山区冬克玛底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空间尺度效应和现有反演方法的影响,由遥感反演的反照率资料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基本上能够反映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该冰川反照率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其中在平衡线附近的变...

  • 祁连山老虎沟冰川积累区风速、风向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杜文涛 秦翔 孙维君 刘宇硕 侯典炯 刊期:2012年第01期

    基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介于1~8.8m.s-1.日均值以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分别为5.1m.s-1,3.4m.s-1,3.7m.s-1,2.6m.s-1,表现出典型的"高山型"风速特征.秋、冬季节,无论昼夜,以偏南风为主,风速始终保持在较为稳定的...

  • 非贯穿型热喀斯特湖下部及其周围多年冻土特征

    作者:孙志忠 刘明浩 武贵龙 贠汉伯 刊期:2012年第01期

    基于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温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湖塘为非贯穿型热喀斯特湖.湖塘下部多年冻土上限变化较大,湖岸过渡带及天然场地多年冻土上限基本保持不变.随着远离湖塘中心,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多年冻土含冰量依次升高,地温年变化深度依次降低,年平均地温依次降低.观测期内,湖塘下部浅层多年冻土地温在逐渐升高,深...

  • 2008年夏季北冰洋海冰表面积雪特征初步分析

    作者:窦挺峰 效存德 郭锐 张瑞珍 刊期:2012年第01期

    运用中国第三次北极考察期间观测的积雪资料,分析了夏季北冰洋中心海域海冰表面积雪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积雪在垂直分布上呈现6种粒雪状态,表层到底层依次为新降雪、风板、冰片、深霜、冻结状粗雪和渗浸冻结冰层,积雪表面常被新降雪或厚度为2~3cm的风板所覆盖.考察区域积雪的平均密度为(304.01±29.00)kg.m-3,表层密度略低于次表层,遵循...

  • 基于分形的冰塔林形态模拟初探

    作者:张通 效存德 刊期:2012年第01期

    冰塔林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大型冰川上发育广泛,如何评估其对冰川总体积的贡献意义显著.对冰塔林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东绒布冰川冰塔林呈现出分形特点,其盒维数在1.3~1.9之间,无标度区间约为40~160m.通过构建冰塔林消融模型,认为冰塔林区域的整体消融率(约50%)不依赖于其地形参数的变化;估计珠峰东绒布冰川冰塔林体积对冰...

  • 藏北高原D105点土壤冻融状况与温湿特征分析

    作者:王学佳 杨梅学 万国宁 刊期:2012年第01期

    利用CAMP/Tibet在藏北高原D105点所观测的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土壤温度、含水量资料,分析了该点的土壤温、湿度变化及其冻融特征.结果表明:D105点40cm深度以上土壤温度日变化明显,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日变化相位明显滞后.各层土壤温度月最高值出现在8—9月,月最低值都出现在1—2月;年际气候的差异至少可以反映到185cm深处的土壤.土...

  • 雅鲁藏布江流域1978—2009年气候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研究

    作者:聂宁 张万昌 邓财 刊期:2012年第01期

    利用1km分辨率DEM数据及ArcHydro Tools提取了雅鲁藏布江流域边界,明确给出了该流域具体的地理边界及空间范围.依据雅鲁藏布江流域范围内及周边39个气象站点1978—2009年近32a逐年气象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及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着眼于降水和气温指标)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9...

  • 北疆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作者:张青青 徐海量 樊自立 张鹏 禹朴家 凌洪波 刊期:2012年第01期

    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监测资料,并结合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了近2 000a来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的演变进程,探讨了人工绿洲扩展过程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及绿洲扩张的特点.结果显示:近2 000a来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可以分为4个时期:17世纪以前以牧为主时期,流域人工绿洲仅呈星点分布在交通要道和军事据点;17世纪以后到194...

  • 1970—2009年纳木错湖泊面积扩张的遥感卫星观测证据及原因之商榷

    作者:马颖钊 易朝路 吴家章 金耀 刊期:2012年第01期

    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航测地形图和DEM,运用GIS和RS技术对纳木错1970—2009年间湖泊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周边气象台站资料,通过对纳木错湖面蒸发及降水、冰川融水、非冰川区径流补给的趋势性分析,从流域水量平衡角度商榷了纳木错湖面扩张的原因.结果表明:近40a来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尤其是近10a来最为剧烈,2001—2009年间湖面扩张...

  • 基于GIS的兰州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析

    作者:祁元 刘勇 杨正华 徐瑱 方苗 刊期:2012年第01期

    频繁发生的灾害愈来愈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技术日益在减灾行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兰州区域地质岩性、构造断裂、地震活动带、地表侵蚀强烈和地形起伏破碎等因素造成了兰州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夏季暴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下灾害频繁,风险加剧.针对兰州地区滑坡与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对区域社会经济...

  • 祁连山石羊河上游山区土壤侵蚀的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作者:汤萃文 张忠明 肖笃宁 杨国靖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对祁连山北坡东段的哈溪林区的土壤侵蚀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运算,并定量分析了各种环境因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5.1t.hm-2.a-1,微度和轻度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80%,而强度到剧烈侵蚀产生的侵蚀量占78.3%;各土地类型土壤侵蚀模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裸地〉草地〉农田...

  • 金川矿区尾矿库排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现状及预测分析

    作者:刘卫东 李峰 孙伟 刊期:2012年第01期

    处于甘肃河西干旱区的金川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废渣,废水排放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其重金属离子会对人体有危害.重点对尾矿库排水对当地地下水水质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库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尾矿库排水影响区的地下水中Ni、Cu、Zn和Cr四种主要元素平面分布等值线图,分析了重金属离子污染来...

  • 高温冻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作者:刘世伟 张建明 刊期:2012年第01期

    高温冻土又称近相变区冻土,通常用来描述相对较高温度的冻土.由于其温度区间处于冻土的剧烈相变区,冻土中冰和未冻水的比例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因此,高温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极易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发生实质性改变.基于有关高温冻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的文献,综述了高温冻土的定义及其温度界限,同时论述了未冻水对高温冻土物...

  •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径流模拟研究

    作者:杨淼 叶柏生 彭培好 韩添丁 高红凯 崔玉环 王杰 高明杰 刊期:2012年第01期

    采用HBV-ETH模型,利用1980—2006年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对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日径流进行模拟研究.在考虑度日因子和面积变化的基础上,模拟了1980—2006年流域的径流深和土壤蒸散发;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到了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体积变化序列,同时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模拟效果.研究表明:若将冰川面积视为常数进行模拟,将会使得模拟径流比实际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