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冻土

冰川冻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杂志简介:《冰川冻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7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冰冻圈与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灾害、冰冻圈水文与水资源、冰冻圈生态学、冰冻圈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40
国内刊号:62-1072/P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9
复合影响因子:1.46
总发文量:2076
总被引量:44183
H指数:74
引用半衰期:4.5254
立即指数:0.1357
期刊他引率:0.6905
平均引文率:19.9571
  • CMIP3模式对未来50a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预估

    作者:马丽娟 罗勇 秦大河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为研究预估未来50a欧亚大陆雪水当量,基于遥感数据,用误差百分率、空间相关和误差标准差等统计方法,评估了14个CMIP3模式在20C3M的雪水当量产品,诊断各模式对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模拟效果较好的10个模式产品进行多模式集合,分析了A2和B1情景下2002—2060年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欧亚大陆整体的雪水当量...

  • 黑龙江省暴雪时空分布特征与发生风险研究

    作者:张丽娟 陈红 刘栋 张利 周东颖 刊期:2011年第04期

    暴雪是黑龙江省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基于1970~2006年黑龙江省78个市(县)的逐日降雪资料,对暴雪初、终日分布规律,暴雪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信息扩散理论计算了各市(县)发生不同暴雪日数的概率风险估计值,并结合GIS技术进行风险区划.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暴雪初始日期和终止日期37a来变化不大,初始日出现在10月上、中旬...

  • 1961-2007年辽宁省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作者:王颖 赵春雨 严晓瑜 李栋梁 刊期:2011年第04期

    利用辽宁省52个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降雪天气现象资料提取出了逐日降雪数据,分析了近47a(1981—2007年)的年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的空间分布、长期变化状况、突变和周期性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的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是在1月达到最大值.近47a降雪量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降雪日数明显减少,平均每10a减少1.6d,降雪日数的显著减少主要...

  •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预估

    作者:陶辉 白云岗 毛炜峄 刊期:2011年第04期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1961—2008年39个气象站观测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流域近50a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参与IPCCAR4的17个气候模式在塔里木河流域气候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近50a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分别在1986和1996年发生突变.1996年后塔里木河流域四季均呈现变暖趋势,最为明显的是夏季气温变化.从突变前后的降水概率分布变化来看...

  • 树轮记录的天山南坡阿克苏河过去300a径流变化特征

    作者:张瑞波 魏文寿 袁玉江 杨青 喻树龙 张同文 尚华明 陈峰 刊期:2011年第04期

    利用采自天山南坡阿克苏河上游5个采样点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5个树木年轮宽度年表.树轮宽度年表与近48a阿克苏河径流资料相关普查表明,阿克苏河年径流量与树轮标准化宽度年表显著相关,最高单相关系数达0.611(α〈0.00001).利用该年表重建了阿克苏河过去300a的年径流量系列,经多方面验证表明,重建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性.过去300a中,...

  • 东昆仑山玉珠峰冰川雪坑中痕量元素的组成特征

    作者:李月芳 王宁练 姚檀栋 蒲健辰 时晓兰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为了认识玉珠峰冰川区域大气中痕量元素的组成和来源,利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2009年10月采自玉珠峰冰川海拔5800m的一个75cm雪坑中15种可溶性痕量元素(A1、Fe、Ba、Cd、Co、Cr、Cu、Li、Ni、Zn、Pb、Sb、Sr、U和V)的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痕量元素的浓度变化很大,从最小值1.2Pg·g^-1(U)到最大值293ng·g^-1(Fe),痕量...

  • 多年冻土融沉性分类研究

    作者:吕玉兰 冷毅飞 姜龙 张喜发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冻土工程中,冻土的融沉性评价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融沉性分类是冻土地基基础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根据345个冻土原状样品融沉压缩试验数据,提出了细砾、砂土、粉土、黏性土、泥炭化黏性土和泥炭质土等6类土的融沉系数一含水量或融沉系数一超塑含水量线性回归方程式,得到与各融沉性分级相应的界限含水量或界限超塑含水量.最后,...

  • 高精度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技术改进及使用特点

    作者:刘继民 沈颖 赵淑萍 刊期:2011年第04期

    详细介绍高精度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制作和标定技术改进及使用特点.该温度传感器使用热敏电阻作为主要元件,利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点,直接将温度的变化转为电量的变化.改进后的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对引线及二次仪表的要求低、标定时间短、测温精度高、稳定可靠、使用范围广、重复性好、能够实现远距离...

  • 青藏高原路堤边坡遮阳措施辐射影响分析

    作者:冯文杰 孙志忠 李国玉 武俊杰 刊期:2011年第04期

    作为主动保护冻土的典型措施之一的路堤边坡遮阳板护坡措施,对于减少太阳直接辐射到达地表和降低路堤内部温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阻隔太阳的辐射,减少进入路堤净辐射量和进入地表的热流,降低路堤土体温度.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进入天然路堤边坡表面平均净辐射量为300~350W·m^-2,而遮阳板下路堤边坡表面的平均净辐射量为30~45W·m^-2,其减...

  • 开放系统下饱和正冻土热质迁移的数值分析

    作者:周家作 李东庆 房建宏 徐安花 刊期:2011年第04期

    引人Heaviside阶梯函数和Z函数使得冻结区和未冻区的导水系数、导热系数、体积热容量和土水势可以用统一的公式表达,提出了开放系统下饱和土在冻结过程中热质迁移的数学模型.对一个侧面绝热的圆柱土样的热质迁移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温度变化速率、冻结速率和温度梯度随时间减小,在冻结锋面附件温度分布曲线有拐点,冻结区温度梯...

  • 黄土状盐渍土洗盐前后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

    作者:邴慧 武俊杰 邓津 刊期:2011年第04期

    兰州黄土是典型的硫酸盐盐渍土,土中易溶盐的存在严重影响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去离子水浸泡过滤的方法对兰州黄土做了洗盐处理,比较了洗盐前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由于洗盐后土体的颗粒粒组成分发生较大变化,颗粒细化,黏性土颗粒的增多,导致土体的液塑限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洗盐后黄土状盐渍土的结构性发生变化,钙质胶结程度降低,...

  • 双圈管黏土冻结壁形成过程冻胀力模型试验研究

    作者:李海鹏 杨维好 黄家会 宋雷 张涛 刊期:2011年第04期

    基于相似理论,开展了双圈管同步冻结条件下黏土冻结壁形成过程冻胀力模型试验研究.在试验条件下黏土冻结壁交圈顺序为外圈管、内圈管,两圈管之间,冻结310d后冻结壁发展到井帮位置.随时间发展,外圈管内侧温度分布逐渐均匀,而外圈管外侧仍存在较大温度梯度.结果表明:冻胀力的发展变化与冻结温度场密切相关,且表现出显著的时空不均匀性....

  • 冻土路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作者:刘志强 陆昊 刊期:2011年第04期

    青藏高原是地震多发区,冻土区的公路、铁路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必须考虑.将冻土作为黏弹塑性材料,考虑冻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热力耦合效应,从热传导方程、渗流微分方程和动力平衡方程出发,建立了冻土的动力热一力耦合微分方程.根据相应的有限元列式,对路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 多年冻土区路基分层变形现场观测研究

    作者:余帆 齐吉琳 姚晓亮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人类工程活动和气候变暖的双重作用下,多年冻土区的道路路基普遍产生以路基下沉为主的病害.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沉降涉及多个物理力学过程:未冻土的蠕变,冻土上限下降所产生的融沉,由于多年冻土层升温而产生的高温冻土的蠕变,以及活动层中冻融循环改变了土的工程性质而导致的附加沉降变形.为了进一步探索各个物理力学过程对总沉降量贡献...

  • 热力学方法在土体动力Ramberg—Osgood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郭晓霞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从Ramberg—Osgood模型的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出发,假定塑性中心的移动为直线,构造土体动力耗散函数,从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研究了土体动力耗散特性及动力变形机理.提出了反映筑坝堆石料动力特性的第1阌值应变和第2阈值应变,两个阈值应变主要受最大动剪切模量系数、指数及无黏性土的内摩擦角的影响.第1和第2阈值应变间屈服面的摩擦系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