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328/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械与自动控制、化学与材料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庆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7-4260
国内刊号:34-1328/N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8
复合影响因子:0.53
总发文量:2648
总被引量:5041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7.3452
立即指数:0.0575
期刊他引率:0.9903
平均引文率:9.615
  • “喜剧面孔”刘震云---重读《新闻》、“官场”系列和《温故一九四二》

    作者:王海燕 刊期:2014年第02期

    重读刘震云20世纪80—90年代的小说,我们可发现其“喜剧面孔”之特征:《新闻》中有“谐词隐言”,“官场”系列“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温故一九四二》是历史叙事呈现悲剧的史实,喜剧的史鉴,正剧的史胆。这种“喜剧面孔”的真谛在于他写小说是“以悲剧情绪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这也是刘震云的“黄金的幽默”。

  • 物质.情欲.时尚: 90 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文学的特征

    作者:吴春平; 张俊 刊期:2014年第02期

    消费主义文学是消费文化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消费主义文学具有如下显著特征:一、迷恋于物质,醉心于商品,体现出强烈的物质化特征;二、突出“下半身”,强化性本能,表现出高调的欲望化特征;三、渲染小资情调、热心追逐时尚,呈现出奢靡的时尚化特征。消费主义文学是文学市场化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负面影响也应当引起我们...

  • 当作学人本主义转向的缺失

    作者:郑伟 刊期:2014年第02期

    我国当作学研究经历了文本论写作学、过程论写作学、主体论写作学和文化论写作学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文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体现了写作学研究价值取向的根本性转变,但由于对写作主体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人本主义转向的不彻底,在研究格局的分布、研究思路的确立和研究视角的拓展上存在缺失。弥补这一缺失,有赖于研究者自觉地将儿童...

  • “五四”时期冰心文学思想与基督教文化之关系

    作者:薛昭曦 刊期:2014年第02期

    冰心早期的文学创作是从传统家国伦理观念出发,将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建构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新的伦理标准和道德理想。这种追求个体人格完善和社会功用的启蒙主义立场,是一种理性之爱,是世俗观念中道德的思想境界,而非基督教文化中的救赎之爱。

  • 《醉醒石》与晚明官场吏治

    作者:方盛汉 刊期:2014年第02期

    《醉醒石》全面深入地展现了晚明的官场与吏治图景,呈现出明末官吏的选拔与任用、官府的机制与行政的官场风貌,对认识晚明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寄寓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重建儒家伦理的构想。

  • 柳词与花间词的“救赎”

    作者:王磊 刊期:2014年第02期

    花间词和柳词在文学史上都被看作是艳情文学,但二者本质上实有不同。柳永的艳情词注入了对男女私情的个体化的真切体验,带着较为鲜明的平等意识和新爱情观,从而替花间词赎了“好色”之罪,而且柳词直率的情感表现、“鼽骰从俗”的创作取向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审美精神走向言情化、世俗化有着潜在的深刻联系。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非核心人物描写艺术

    作者:张婷 刊期:2014年第02期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以玄奘法师为对象的传记作品中最为详尽的一部,其中非核心人物的描写是作品的突出亮点,既烘托出玄奘一路西行求法环境的恶劣,也从侧面映衬出玄奘佛法的高深。这种以非核心人物描写来衬托传主的手法,为唐宋以后的历史人物传记写作提供了范例。

  • 大国总理的执政理念与新闻传播的媒介观照---以中国国务院三任总理首次记者招待会为研究样本

    作者:沈正赋; 沈晓颜; 朱思良 刊期:2014年第02期

    中国国务院总理记者招待会代表中国政府最权威的声音,对外是解读中国的最佳媒介,对内是了解政府决策的最佳渠道。总理记者招待会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观照和解读一个大国总理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针;同时从记者招待会的有关数据、媒体记者的提问特点、提问的内容以及总理的个人风采与感性的政治魅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探讨大国总理的执政理念...

  • 媒介融合时代重塑新闻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程忠良; 王业明 刊期:2014年第02期

    新闻教育与传媒业是亦步亦趋的,媒介生态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新闻教育方面变革的要求。新闻教育改革需要从“大传播”的假设角度,“抓大放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处理好“五种平衡”,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点,着力培养学生在未来新闻世界立足、生存和发展的三种表达能力、二种整合能力。

  • 新闻摄影的虚实构图

    作者:陈东 刊期:2014年第02期

    作为一种构图方式,虚实共生可以帮助新闻摄影分清主次,表达动静,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并且可以提升图片的艺术水平和美感。新闻摄影作品进行虚实构图,可以通过控制景深、使用慢门、追焦拍摄等方法实现。

  • 皖西南赣语精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类型及演变

    作者:徐建 刊期:2014年第02期

    皖西南赣语精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可分宿松二郎型、潜山梅城型、石台丁香型、合流型。宿松二郎型是最早的形式,潜山梅城型从宿松二郎型变化而来,合流型从潜山梅城型演变而来,石台丁香型从合流型变化而来。

  • 闽南角美话助动词“着”的语义分类

    作者:林颂育 刊期:2014年第02期

    从表达语义角度看,角美话助动词“着”应分为表推测某种情况出现的必然性、表示现实需要、表说话人的要求等三类。划分三类可用于解释每类“着”对句类、句型、否定形式、主语成分等的不同要求,而不同类“着”句法功能差异的存在也恰好可以印证三分法的合理性。

  • 《宝林传》俗字考释十则

    作者:周正; 詹绪左 刊期:2014年第02期

    《宝林传》因“文字鄙俗”,其中不乏难以辨识的俗字,如斒( )、根( )、皖( )、辨( )等,这些俗写形式于相关工具书中大多未加载录,故对其进行考辨,不仅有利于文本的解读,也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唐五代时俗字的某些特点,同时还有益于大型工具书的编纂与完善。

  • 1923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晚餐中毒案救护与善后

    作者:潘荣华 刊期:2014年第02期

    1923年3月10日晚,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晚餐集体中砒霜之毒,致二百余人发病,二十四人死亡,数十人终身残疾。毒案发生后,急救处置刻不容缓,善后工作千头万绪,流言蜚语沸反盈天,死者家属百般责难。全校师生戮力同心,处乱不惊,积极投入救护、应急、善后和恢复工作,有效控制了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迅速恢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 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粮食短缺与社会矛盾

    作者:王媛; 王军 刊期:2014年第02期

    1920年前后的中国社会,战火频仍,农业危机。灾岁农民农业生产下降;丰年农产品价格不振,造成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粮食产量降低,粮食调剂不便,加之政府的不作为,造成粮食供应愈发紧张,最终酿成社会人群中普遍的粮食恐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并由此引发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