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安徽医药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关系 【正文】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关系

作者:项亚娟 廖莉 彭晓江 李奕贵 吴祥如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合肥230022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特征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安徽合肥230011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血清胱抑素c   脑白质疏松   腔隙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SIVD患者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头颅MRI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SIVD患者血清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CysC显著升高[(1.18±0.15)mg·L-(1.04±0.13)mg·L-1,P〈0.001];回归分析显示CysC和舒张压可能为SIVD的危险因素。76例SIVD患者包括单纯脑白质疏松(LA)组25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u)组23例,脑白质疏松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u)组28例;LA+u组CysC水平最高[(1.24±O.13)mg·L。],LA组最低[(1.13±O.16)mg·L],LA+u组与LA组、LA+LI组与u组间Cys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9,P:0.043),LA组与LI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SIVD中存在LA神经影像学表现53例,其中1级13例,2级16例,3级13例,4级11例;其4个不同等级间CysC差异有显著性(X2=16.00;x2=22.19;x2=33.88;x2=37.77,P〈0.01),且以LA损害严重的3级、d级CysC升高最为显著。结论CysC可能参与了SIVD脑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CysC水平升高,SIVD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更为丰富,脑白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