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安徽医学 水下爆炸致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 【正文】

水下爆炸致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

作者:乔少林; 齐晓林; 黄奕江; 杨小龙; 马宏昊; 王军民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安徽蚌埠233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3医院外科; 安徽蚌埠2330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安徽合肥230026; 杭州疗养院内科; 浙江杭州310007
急性脊髓损伤   水下爆炸伤   兔   动物模型  

摘要:目的构建水下爆炸致急性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为研究水下爆炸致急性SCI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A组(爆炸距离0.3 m)、B组(爆炸距离0.8 m)和C组(爆炸距离1.5 m),每组8只。将实验兔固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水下实验装置中,分别在3种冲击波压力强度下致伤,选取T9~T10段脊髓,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动物存活情况以及运动功能。结果同样爆炸当量,A组、B组、C组测得的平均冲击波压力峰值分别为18、5、2 MPa,B组实验兔成活率高,致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病理学显示脊髓内见大量散在出血坏死灶,满足实验需要。B组实验兔爆炸前后、爆炸前与致伤后2 h、爆炸前与致伤后24 h的改良Tarlov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2 h与24 h的改良Tarlo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实验兔爆炸前后、爆炸前与致伤后2 h、爆炸前与爆炸后24 h的改良Tarlov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2 h与24 h的改良Tarlo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下爆炸装置冲击波压力峰值5 MPa时能够建立急性SCI模型。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