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ABA Teacher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阿坝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767/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党建专题、羌学、思想政治教育、绿色发展专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教育教学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6-1707
国内刊号:51-1767/G4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9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385
总被引量:2082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5.1111
立即指数:0.0339
期刊他引率:0.9757
平均引文率:2.161
  • 羌族“释比”的含义及释比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指归

    作者:赵曦; 彭潘丹犁; 刘晓平 刊期:2018年第03期

    释比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核心载体。释比是羌族优秀文化的核心传承人群。对于释比、释比文化的文化意义,目前学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读、误解。这些误读、误解造成了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困境,造成了羌族释比文化始终无缘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羌族文化的语境,对于释比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释比经典存在白、黑、黄三类范畴。羌族...

  • 羌族舞蹈“巴绒”文化特征研究

    作者:徐兵 刊期:2018年第03期

    “巴绒”是羌族人祭祀歌舞女神“萨朗姐”的一种重要的祭祀性活动舞蹈,它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民族发展历史以及民族精神文明意识的重要通道。文章对羌族舞蹈“巴绒”进行简要概述,并从历史、生产生活、传统习俗、祭祀文化和多文化融合等方面考察了“巴绒”的文化特征,进而探析人文环境对“巴绒”文化特征的影响。

  • 新时期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再思考

    作者:鲁炜中; 张瑞娟; 潘昱州 刊期:2018年第03期

    羌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新时期研究进程中,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羌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内部其他族群的历史文化、厘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资源。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的大...

  • 松潘小姓羌语语音系统

    作者:魏久乔; 黄成龙 刊期:2018年第03期

    小姓羌语具有复杂的语音系统,辅音音位较复杂,元音也有鼻化、清化、卷舌现象,音节结构多样,韵尾辅音受限小,没有形成区分·意义的声调但有习惯重音,另外还有丰富的语流音变现象。从语音上看,小姓羌语与一般意义上的北部羌语相近。

  • 高校“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机制构建略论

    作者:李锦伟 刊期:2018年第03期

    构建“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机制是当前许多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种创新。这种工作机制的构建作用重大,既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高校科学研究的进步,进而推动高校事业的全面发展。该工作机制的构建也因在高校中具备了相应的条件而切实可行。因此,“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机制的构建值得当前诸多高校去实践。

  • 自由、民主、良知与“新史学”——梁启超与思想的比较研究

    作者:韩剑锋; 马心妍 刊期:2018年第03期

    梁启超和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伟大的思想家、启蒙家,是反封建的思想斗士,他们的思想也为中国革命、社会变革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梁启超和关于自由、民主和良知方面的阐释既有共通的地方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在今时今日仍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种种原因,梁启超和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有些地方值得深入...

  • 民族高校立德树人之理论与实践

    作者:三朗扎西 刊期:2018年第03期

    民族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重在针对性和实施性,重在继承与发扬,重在突出特色,重在日常行为规范。文章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入手,重点分析阐述了民族高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实挑战、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

    作者:孙东山; 王太海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有效手段之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理念为引领;在实践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践行“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让高校大学生固守精神高地;...

  • 墓葬碑刻所见之近代水族男子娶妾

    作者:张振江; 王秀青 刊期:2018年第03期

    依据墓葬碑刻资料并结合访谈、族谱等资料,对近代即清中叶至民国时期的水族男子娶妾进行初步描述与分析。近代水族男子娶妾的以娶两至三位妾为常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生育儿子以传承香火,但确实也有以一己享受为主要目的的。

  • 贵州清水江文书的由来和特点探析

    作者:谢景连 刊期:2018年第03期

    清水江文书是一种以汉文书写的民间契约文本,内容以林契和地契为主体,包括分关契、借契、诉讼词、税契、文告、官府执照等。有关清水江文书的由来与特点,学界有较多讨论,但未达成一致。笔者认为,清水江文书是以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习惯法、伦理规范达成的契约关系为社会基础,以及文字下乡等因素综合作用后的产物。除具有明显的归户性外,兼具活态...

  • 神话与历史记忆:寨英滚龙的历史人类学阐释

    作者:吴金庭 刊期:2018年第03期

    寨英古镇地处武陵山区梵净山下,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寨英滚龙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神话传说与高超复杂的编扎工艺为寨英古镇所独有。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寨英滚龙神话传说、编制工艺、舞龙仪式等进行历史人类学考察,透过神话传说的背影来叙述真实的历史记忆,从而解读滚龙文化相传百年经久不衰之原因。

  • 水族家屋的圣神空间与权力隐喻

    作者:潘小慧; 詹涵笑 刊期:2018年第03期

    家屋空间是观念结构的具体表达。通过对家屋中的性别、权力、社会关系等文化意义的分析,并从家屋的生命延续和礼制制度,探讨水族社会文化中物质空间与人观、权力等之间的逻辑关系。

  • 从葛维汉的民族研究看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知

    作者:耿静 刊期:2018年第03期

    葛维汉(David Crockeett Graham)于20世纪初从美国到四川。在川的36年中,他最初是一名传教士,后成为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兼文化人类学教授,不仅对考古发掘、博物馆的建设有诸多贡献,而且多次赴藏、彝、羌、苗等少数民族地区考察,成果丰硕。他的研究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却体现了他对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认知,对中国民族学的建设...

  • 藏文文献中的皇帝研究

    作者:陈沛杉 刊期: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藏文文献中关于中央王朝皇帝的记载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不仅开创了从边疆反观中原的新视角,其呈现出的皇帝观念及其演变也逐渐成为藏族在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国家认同建构的历史见证。

  •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作者:徐顽强; 任勇俊 刊期:2018年第03期

    党的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措施。文章分析了四川省阿坝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同时分析了阿坝州发展全域旅游具有旅游资源丰富、政策扶持、区位等优势,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阿坝州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增加旅游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协同发展,优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