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ABA Teacher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阿坝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767/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党建专题、羌学、思想政治教育、绿色发展专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教育教学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6-1707
国内刊号:51-1767/G4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9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385
总被引量:2082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5.1111
立即指数:0.0339
期刊他引率:0.9757
平均引文率:2.161
  • 禹韵羌风:上古岷江流域的水文化

    作者:彭邦本 刊期:2010年第04期

    中华文化中兼具科学与人文精神,对人类贡献甚大的成就之一,是由大禹肇其端、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系为代表的古蜀水文化。该文化简便易行的生态技术模式和以水为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蕴含禹韵羌风,是蜀地先民共同勤劳智慧的结晶,而氐羌系先民长期以来对之的持续奉献功不可没。

  • 劫后遗存 文化传薪——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三)

    作者:孔又专; 吴丹妮 刊期:2010年第04期

    汶川地震之后的灾区重建工作中,学者更多的关注地震灾区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保护和重建。以科研、学术救灾重建的方式,对羌民族宗教文化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其对灾区文化重建的主体性参与成为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

  • 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

    作者:陈玉堂 刊期:2010年第04期

    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是任意的,梳理羌族"释比"的音译现象颇有意义。运用"单纯拟音"或"音译增义"等具体手段对羌语",c pi"进行处理,可以为《羌族释比经典》中诸多"神名"的英译策略提供思路,采用直译、音译、意译、加注等具体方法。

  • 论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刘斌志; 郑瑜 刊期:2010年第04期

    作为以服务困难群体为天职的专业,社会工作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扮演着生活重建者、心理与文化重建者、社区重建者、生计和产业重建者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灾后重建中的社会工作人才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更需要恪守灾害救助的价值和伦理道德,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开展人本化的社会服务。因此,需要不断加强灾后重建中的社...

  • 论《全民健身条例》对地震灾区群众体育锻炼产生的影响

    作者:卢永雪; 卢晓明 刊期:2010年第04期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群众体育锻炼开展的现状,探讨《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开展地震灾区群众体育锻炼的影响,提出在地震灾区开展群众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地震灾区的群众体育重建工作并对地震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震后灾区青少年心理重建过程中的需求评估——以都江堰市晋都园安置点为例

    作者:王丹丹; 邓拥军 刊期:2010年第04期

    震后灾区的青少年心理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青少年心理重建的需求是多层面的,绝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需要,周遭环境的变化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全人健康"的视角来看,震后灾区青少年的四个层面的需要亟待满足,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心理安全感和合理宣泄情绪的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满足程度以及生活目标和自我...

  • 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

    作者:王攀攀 刊期:2010年第04期

    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不仅要解决地震中出现的显性的硬件破坏问题,更要抓住重建契机,整合地震带来的教育资源,解决震前即已存在的民族教育脱离民族社区文化难题。基于实地调查,本文针对重建进程中的局限,提出整合教育资源,启发羌族文化主体意识,重新思考学校与社区关系,以使学校教育能够切合民族文化生态、充分发挥教化功能。

  • 白马人族属研究述评兼及族群认同理论反思

    作者:周如南 刊期:2010年第04期

    通过对已有白马人研究成果反思的同时对族群认同理论进行了回顾和运用,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族群认同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同时发生传承与变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白马人与其他族群的认同边界是清晰的,同时白马人内部认同具有层次性和能动性。

  • 影响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因素分析

    作者:蒋桂东 刊期:2010年第04期

    族际通婚是最能直接反映两个民族之间交往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上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紧张,屯堡人基本上是族群内婚。从1980年开始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开始出现联姻的现象并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但通婚总量并不高。本文通过分析社区、族群特征及个人特征对族际通婚的影响,认为现代化进程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是保持着良性的互...

  • 浅谈湘西苗族吊脚楼审美

    作者:骆醒妹 刊期:2010年第04期

    民居建筑,是随着社会的演进,群体生活被家庭结构取代后出现的。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的建筑有其独有的鲜明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美学视角探析该民族吊脚楼建筑中所传达的美的思想及其象征意义,这将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的发展。同时,对湘西苗族吊脚楼的研究也是深入研究苗族和南方其它民族民居建筑审美文化的基...

  • 民国时期英国在滇西的地缘政治存在及其影响

    作者:车辚 刊期:2010年第04期

    由于云南与印缅、康藏之间天然的地理联系及传统的人员和经贸往来,云南在英国的印度洋战略布局中地位至关重要。在1911—1937年间,英国在云南西部和西北部靠近缅印藏的地区保持了较强的地缘政治存在,包括军事威慑、外交施压、边界蚕食、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等几个方面。

  • 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

    作者:颜水生 刊期:2010年第04期

    "重返八十年代"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文艺思潮。"辩证法的诗学"、"知识考古学"、"再解读"、"访谈录/回忆录"等是"重返八十年代"思潮中最明显的知识范式,它们以其鲜明的特征推动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深入发展,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 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精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遵义会议七十五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议综述

    作者:范方志; 石德金 刊期:2010年第04期

    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遵义会议七十五年以来,我们不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而且经历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本论坛紧扣遵义会议七十五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展开,并一致认为,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

  • 困惑的身份和谜样的表述——《女勇士》中的含混叙事

    作者:董晓烨 刊期:2010年第04期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是思想与艺术结合的典范。由于身处文化夹缝之中,作者的文化认同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出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状态。在《女勇士》中,身份的不确定性是通过叙事的含混性表现出来的。一方面,汤亭亭的多重边缘身份促使她在创作中有意采取多种叙事策略,制造含混效果。另一方面,含混的创作技巧有效地表现了作者的文化离散心态...

  • 构建西藏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探讨——基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视角

    作者:陈爱东 刊期:2010年第04期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的基本条件。西藏目前基本形成了有西藏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在西藏社会的稳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客观条件等约束,西藏现有社保体系还存在社保专业人才稀缺、管理手段落后、城乡差别较大、覆盖面有限、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等弊端,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健全,与时俱进地构建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