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

时间:2022-05-15 05:08:44 关键词: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 园林论文 园林
摘要:园林是绚丽的色彩世界,是供人们游赏的空间境域。色彩既是园林中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的形式美的因素,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能激发丰富的情感,是园林生机和魅力所在。因此,在园林色彩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整体和谐、以人为本、体现地特色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要素中的水体、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还应考虑影响色彩景观的诸多因素,才能满足现代园林建设的需要。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浅析我国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园林设计既可以遵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也可以借鉴西方借鉴建筑的构图手法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中国景观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业绩辉煌,全世界都承认中国古典景观园林设计是独树一帜的体系,它对世界园林艺术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园林设计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要做到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本文通过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探讨了中国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环保;社区化

1 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1.1 传统园林

传统园林是中国原产的,完全按照中国人对自然的一贯态度,即保护而不破坏的原则,在相对自然的地理位置上,以情感的和主观想象或者叫做写意的艺术方式,以风景名胜、官员官邸、有文物保护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寺庙、历史遗迹等为服务对象的景观理论与实践。它在形式上有别于西方的landscape(指从事景观美化或园艺工作), 而更接近于scenery(更强调自然景观)。它的建造指导思想是“虽由人造,宛自天开”。中国传统园林一般区分为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官僚文人和富商大贾们的私家园林两类。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以及乡土材料的精雕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1.2 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指后来由西方传入的,有别于中国原有的传统造园形式,主要采用与现代建筑相匹配的对称和几何形状等方式,以注重理性和科学分析为特征,以现代城市广场、道路、公园和居民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为服务对象,讲究人工改造的造园理论和实践。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其中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不受各种设计风格的影响发挥作用。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自然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居住区园林的名贵树木的栽植,不仅为了绿化环境,还要具有欣赏画意。

2 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2.1可持续性和生态发展

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曾精辟地道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我们认为结合自然的设计就是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包括在当地寻找灵感和在当地寻找自然的设计元素;也是尊重场地的特点,包括尊重场地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及其自然过程与格局。结合自然的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过程,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在物质建设之外,结合自然的设计也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审美观,主张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实的生态之美以及生态过程之美,并使之成为我们城市生活中的一个必要元素。节约用水用地、对地下水的补充、新的清洁能源的运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主流。因而,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2.2 景观设计逐渐走向社区化

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把项目作为城市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考虑,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无论是中国苏州的水乡小镇,北京城曲折幽深的胡同,还是上海热闹的里弄,又或者是安逸的意大利中世纪小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巴黎、伦敦,古今中外好的城市都是由充满活力的街道、广场和城市公共绿地等各种公共空间交织而成的和谐有机体,而不是在割裂中各自为政。因而,未来的景观设计将不再仅仅把范围局限在围墙以内,而是把整个片区发展纳入整体考虑,创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满活力的、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空间系统。它将体现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与景观理念。未来景观设计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开发商和社会各相关领域的通力合作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设计师不仅提供图纸,更需要协调各方,参与各种相关咨询、政策制定、施工流程管理、完工后的意见处理和维护建议等服务。

2.3 景观设计正日趋复杂化

随着现代城市功能的不断多元化,人们的审美倾向和生活需求变得更加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景观设计一方面是在深度上追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另一方面是面对复杂的大型综合项目时与更多不同专业的企业合作,拓宽设计的广度。对于设计质量的重视将直接促使设计师在美学上进行大胆创新,大地艺术、工业遗址再生与保护、抽象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等各种相关尝试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师将运用各种不同元素和风格,使用工业化带来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为大众所喜爱的新的设计语言。

2.4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宽容精神,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未来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把范围局限在围墙以内,而是把整个片区发展纳入整体考虑,创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满活力、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空间系统,它将体现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与景观理念。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本地而言则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

3 结语

发展阶段的不同,决定了发展现状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人们对历经破坏和久已消失的自然美景和乡村情调,一方面是刻骨铭心地怀念,另一方面又从行动上不顾一切地恢复,这种崇高的愿望加现代化的手段打造出来的景观成就,自然能够代表世界的最高水平。如果说,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变代表了世界的发展趋势,那么,像西方一样追求自然、朴实、美丽和谐的景观效果,必然也是中国景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浅析我国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园林设计既可以遵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也可以借鉴西方借鉴建筑的构图手法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中国景观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业绩辉煌,全世界都承认中国古典景观园林设计是独树一帜的体系,它对世界园林艺术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园林设计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要做到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本文通过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探讨了中国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环保;社区化

1 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1.1 传统园林

传统园林是中国原产的,完全按照中国人对自然的一贯态度,即保护而不破坏的原则,在相对自然的地理位置上,以情感的和主观想象或者叫做写意的艺术方式,以风景名胜、官员官邸、有文物保护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寺庙、历史遗迹等为服务对象的景观理论与实践。它在形式上有别于西方的landscape(指从事景观美化或园艺工作), 而更接近于scenery(更强调自然景观)。它的建造指导思想是“虽由人造,宛自天开”。中国传统园林一般区分为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官僚文人和富商大贾们的私家园林两类。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以及乡土材料的精雕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1.2 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指后来由西方传入的,有别于中国原有的传统造园形式,主要采用与现代建筑相匹配的对称和几何形状等方式,以注重理性和科学分析为特征,以现代城市广场、道路、公园和居民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为服务对象,讲究人工改造的造园理论和实践。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其中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不受各种设计风格的影响发挥作用。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自然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居住区园林的名贵树木的栽植,不仅为了绿化环境,还要具有欣赏画意。

2 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2.1可持续性和生态发展

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曾精辟地道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我们认为结合自然的设计就是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包括在当地寻找灵感和在当地寻找自然的设计元素;也是尊重场地的特点,包括尊重场地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及其自然过程与格局。结合自然的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过程,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在物质建设之外,结合自然的设计也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审美观,主张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实的生态之美以及生态过程之美,并使之成为我们城市生活中的一个必要元素。节约用水用地、对地下水的补充、新的清洁能源的运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主流。因而,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2.2 景观设计逐渐走向社区化

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把项目作为城市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考虑,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无论是中国苏州的水乡小镇,北京城曲折幽深的胡同,还是上海热闹的里弄,又或者是安逸的意大利中世纪小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巴黎、伦敦,古今中外好的城市都是由充满活力的街道、广场和城市公共绿地等各种公共空间交织而成的和谐有机体,而不是在割裂中各自为政。因而,未来的景观设计将不再仅仅把范围局限在围墙以内,而是把整个片区发展纳入整体考虑,创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满活力的、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空间系统。它将体现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与景观理念。未来景观设计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开发商和社会各相关领域的通力合作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设计师不仅提供图纸,更需要协调各方,参与各种相关咨询、政策制定、施工流程管理、完工后的意见处理和维护建议等服务。

2.3 景观设计正日趋复杂化

随着现代城市功能的不断多元化,人们的审美倾向和生活需求变得更加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景观设计一方面是在深度上追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另一方面是面对复杂的大型综合项目时与更多不同专业的企业合作,拓宽设计的广度。对于设计质量的重视将直接促使设计师在美学上进行大胆创新,大地艺术、工业遗址再生与保护、抽象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等各种相关尝试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师将运用各种不同元素和风格,使用工业化带来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为大众所喜爱的新的设计语言。

2.4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宽容精神,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未来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把范围局限在围墙以内,而是把整个片区发展纳入整体考虑,创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满活力、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空间系统,它将体现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与景观理念。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本地而言则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

3 结语

发展阶段的不同,决定了发展现状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人们对历经破坏和久已消失的自然美景和乡村情调,一方面是刻骨铭心地怀念,另一方面又从行动上不顾一切地恢复,这种崇高的愿望加现代化的手段打造出来的景观成就,自然能够代表世界的最高水平。如果说,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变代表了世界的发展趋势,那么,像西方一样追求自然、朴实、美丽和谐的景观效果,必然也是中国景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基于建设工程中园林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城市景观是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景色的综合。本文简要概括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原理与现状,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缺陷及误区,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对策,为景观设计工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建设工程缺陷对策

一、概念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景观这一概念的引入和使用已远远超出它原来定义的范畴,他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学科中形成不同的意义。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至今的名词,在中国古籍中也称“园,囿,苑”等。英美各国称之为“ Garden , Park , Landscape Garden " ,即指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辟地貌,结合植物的布置,构成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

城市的概念是循时展的,当今的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更应强调人类聚居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环境的综合性决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分为人

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

园林构成要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其既可以与山水自然景观融合,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和景观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软化呆板和平滞的建筑

线条、人工形体、质感和气氛。

三、景观设计的现状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大为流行,几乎涵盖了户外造型艺术的全部,大到城市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景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小到雕塑小品、植物配置、水池花坛、铺地栏杆,似乎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的一个标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是未来城市

建设中改善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必然应用手段。

四、景观设计的误区

1 、行业缺乏规范

( l )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人美国的称法叫“景观设计” OandscaPe architecture ) ,后来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等等,究竟那种合理,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那就需要建设部有关部门进行审定了。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不仅是职称评定的定位,更是行业中人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进行景观设计,实现与建筑师、规划师“三

位一体”的密切合作的前提,是行业规范的前提。

(2) 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性强,综合性差。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于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向于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于小品、造型)。就目前来看,就综合以上三种专业,规范明确的教育教学大纲,

与国际接轨,制定规范,实行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规范管理。

( 3 )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要求,多了灵活性和可塑性,不良后果的责任极小,从而导致各方干预增多。施工的工程资质审核把关不严,个体施工队常以免费或其它灵活的经营形式进人市场。许多大中型项目方案招标不规范,评委的素质令人怀疑。如此形势,景观质量如何保证。

2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间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和财力的大量投入。其结果“巨大的经济投人是否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效益? " “这个场所是否真正具备了”档次“的环境条件?”也就成问题了。

3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和人性关注不够

景观设计要重视人的需要和人性关注,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要负很大责任的,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终目标。这种忽略功能而乐道于形式美的手法往往把功能等同于休息凳椅、集散地、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活动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是当然是满足的,其决策者和建设者在赞美声中更是陶醉。这个美丽的误区最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4 .模仿照搬之风盛行

景观设计是一门高度综合性地专业,它最终以空间景观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于其中的艺术品。同其它艺术一样,如果没有创新,只是单纯模仿抄袭必然导致生命之水的枯竭。创新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个景观环境因其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及设计师的风格而不同。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在设计之前要深刻理解景观环境的意旨,综合协调各种因素才可进行创作、创新。在创新的意识理念指导下才能赋予作品鲜活的形式,创作出有灵魂、有思想、有情趣、有个性、雅俗共赏的作品来。

5 .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优秀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以树举例,要想达到理想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都需景观设计师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就更难达到效果了,只有置于现场,才能更灵活的把握素材与环境的关系。

五、关于景观设计的几点构想

1 .调查求细 调查要注重运用创意、设计的理念、设计的内涵,其前提是通过详细的调查将项目的城市背景、市场背景搞清楚。例如:周边环境将来的发展前景能否与项目融合在一起,房地产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城市总体规划方向是怎样的。

2 .方案求值 经过系统设计的方案,必须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案,很多时候有人误以为好的设计一定要靠很贵的材料、很贵的方案、很贵的处理方法才会有一个好的效果出来,这不是绝对的。好的设计创意对整个方案都会有影响,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案也是很重要的。

3 .设计求远 设计一定要考虑长远,在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必须是好项目才行,这对于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定要考虑植物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是什么样子,要把植物的生长情况与将来的效果融合在一起,作为长远的方案。例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它经过很多年的变化达到了永恒的效果。

4 .材料求宜 在铺装材料的运用上要因地制宜,做园林设计,做景观设计,在概念方面要有创新,在植物上面运用的方法要得当,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植物可以利用。

5 .风格求准 每一个项目都希望自己有独立的个性,这需要项目要有自己一套设计语言,这套设计语言跟什么风格和什么主题有关,要根据项目特点而定,通过系统的设计过程,把一些特别的元素通过一些创意的运用和一套设计语言用在项目上。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景观规划与园林设计探讨

摘要: 园林绿化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建设工程, 合理的设计和建设关系到城市景观优美、空气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质量。因此,彼此的融合和渗透,相互的借鉴和交流,将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向,也是两者在改善城市景观、创造更为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关键词: 园林设计城市景观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

1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和基本特点

1. 1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

城市绿地的服务对象是市民,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休娱身心的美好体验(感受) ,规划的最终结果以实施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系统整合,城乡一体;景观分区,风情各具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 廊道- 基质”的规划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实现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绿地效应。同时,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紧密联系,把城市当成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根据现状自然环境条件,规划出不同的景观分区,各区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形成本区个性化的自然、文化风貌。

1. 2城市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园林绿地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尤其是一个城市的机场、车站、主要街道,这些地段的园林建设状况,往往是给新到这个城市人们的第一印象,因此,说园林是城市的大门毫不为过。若以上地段园林绿地装点丰富,绿荫覆盖,花草成片,且不同的道路以不同的绿化形式,由不同的树木花草构成各异的道路景观,处处郁郁葱葱,花香袭人,给人以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感受,不仅感到这个城市自然、美丽,而且觉得整个城市生机盎然,富有内涵。要想使城市景观做到如此花园式效果,规划中必须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2. 1宽厚的绿化网络

街道绿化带是城市园林的骨架,其宽度要占街道总宽度的32%以上,并与临街单位的庭院绿化相结合,形成宽厚的绿化网络。这一网络向郊外延伸,与防护林体系相互连通,促进市区与郊外气流的交换,以利于消除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稀释扩散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提高道路绿化带的生态效应。

1. 2. 2丰富的园林景观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对比与层次排列,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及季相变化,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立体空间艺术。利用文学、绘画的艺术规律,通过植物种植设计,把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并上升为诗情画意,创造主题,创造意境,创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形成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景观,不要抄袭传统园林以建筑为主的套路,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随势,要保护利用古老树木和自然景观,以适应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1. 2. 3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经济价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靠建设园林城市来实现的。园林城市有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CO2、分泌杀菌素、吸附飘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及改善小气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无污染、无飘尘、无噪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园林生态环境。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园林城市最重要的标志。

1. 2. 4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决定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形成的风土人情。在建设园林式城市过程中,以城市的历史为红线,用园林艺术手法表现它的地理特征、传统特点以及现代风采,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风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依山之城和滨海之城,文明古城和新型城市,其园林风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1. 2. 5 繁育和保存种质资源

城市园林应为植物种质资源库的理论,为建设园林城市提供了一条科学依据。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收集、繁育、培育和利用乡土物种和野生植物,同时引进有价值的外来植物种类,最大限度地扩大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建设园林城市的物质基础。

2园林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2. 1园林设计的概念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水、理石) 、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并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过程。

2. 2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

2. 2. 1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应了解群众的爱好和需要,为他们创造洁净、美丽的环境,引导群众去欣赏那些美丽动人的景观和进行高尚、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把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视为己任。

2. 2. 2贯彻适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一层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层意思是园林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实用”价值。

2. 2. 3用生态学的观点进行园林建设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将生态环境科学引入城市科学,从宏观上改变人类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于是,景观生态、环境美学的理论应运而生。国家公园的出现和生态系统工程的提出,即是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园林绿化正是被看作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说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达到融游赏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的目的。

2. 3园林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居住环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便是改造自然,创造集中的人居环境的做法。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娱乐、观赏的场所,而必须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园林,在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景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3将园林设计运用到景观规划中,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3. 1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和理念

现在所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属于“大园林”的概念,出发点是建立在保护、建设和完善城市大环境的共识之上,其归宿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环境。生态园林城市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和共生。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

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2以人为本是21世纪城市规划的主旋律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与行为特征,尊重人格,善解人性。园林设计的“以人为本”,就是要随着现代环境运动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景观环境内容,其要点是要从人类的生理感受出发,根据自然界的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创造令人舒适的物理环境。特别要研究在绿色环境中的大众行为心理,如何随着人口增长、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在园林的营造活动中,要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 文化”的引导,综合运用各种园林艺术手法,创造令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人居环境。

城市景观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内涵两重性,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基础,文化内涵则是城市的灵魂。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环境中具有生态平衡功能的支撑系统,也是反映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现在,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追求,已从偏重个别封闭、内向的园林转为开敞外向的城市绿色空间,并力求形成网络系统。城市园林绿化的理念,已从“城市中有花园”发展到“城市在花园中”、“城市在森林中”。“文化、绿野、传统建筑”,已成为国际社会评价城市先进水平的标准,工业城市的规划观念正在被淘汰。人们正日益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城市文明、历史与文化。园林绿化,不仅有助于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3. 3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生态学要求

“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时,可借鉴以下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3. 3. 1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3. 3. 2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促成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3. 3. 3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景观。

3. 3. 4遗留地保护原则

保护自然遗留地内有价值的景观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点的植物,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和保护。

3. 3. 5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3. 4建设园林城市的措施与对策

3. 4. 1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

生态保护首先是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应加强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防御风沙,减低噪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都市公园是绿地建设最多、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措施。

3. 4. 2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是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3. 4. 3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高绿地中的绿量

在城市不同性质的用地中进行植物配置,应根据用地性质、建筑物的功能和营造景观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合理选择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及树种,力求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使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达到既绿化美化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3. 4. 4园林绿化应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目前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位地区经济开发上,大规模的推土、移山造地,将原来的风水林毁坏,搞住宅、厂房,或大广场、大草坪等。从生态观点看这是不可取的。在城市或城郊,能保持一些本乡的疏林植被是很必要的,它们是当地物种的代表,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4从大环境上来看城市园林规划

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和环境污染,使城市生态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为使破坏了的城市生态平衡得到恢复和健全,以建立宁静、舒适优美的环境,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办法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和建设。从城市环境质量要求进行规划,这是现代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现代园林绿化的主要特征。总结世界上著名花园城市的建设经验,良好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城市绿地面积要占到总土地面积的50 %以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才能不像过去一样陷于被动局面? 我们应当要做到主动性、系统性、连续性及网络一体化,在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园林绿化部门应当有自己的规划方案,有目的、步骤地进行建设改造,不能“东敲一锤,西打一棒”,要有全局观,主动地去改变绿化环境,不为其他客观原因而耽搁。

网络一体化是指以广场、绿地、临街游园为点,以各类公园、单位绿地、居民区绿地为面,林荫道、园林路、功能分区隔离带及水系、交通干道绿化带为线,形成点、线、面穿插的市区绿化网络,和以山林、果园、农田及交织成网的林带一起构成的城郊绿化网络。把市区的“线”与郊区的“带”直接相连,组成纵横交织的诸多绿色长廊,沟通市区与郊区,使山野田园风光直接进入市区,两个绿化网络形成统一整体,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健全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湿地园林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园林是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湿地园林的新理念,探索了湿地园林内涵,结合时代要求,总结了湿地园林的创新意义,并以广州市为例,进一步说明湿地园林在建设城市大园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湿地 湿地园林 南沙湿地公园

1湿地与湿地园林

1.1 湿地及其功能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分布广泛、种类多且类型间的差异显著。目前一般采用《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位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1.2 湿地园林的产生及其内涵

人类起源于水,在其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留下了离不开水的痕迹,近水、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最常用的“语言”。早在3000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故有人将水喻为园林的灵魂。“一池三山”、“山水相依”、“背山面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以及“溪水因山成曲折,山溪随地作低平”等,都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规律。

湿地园林(Wetl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即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湿地园林发展出的融合自然、景观、园林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根据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和层次,湿地园林还包括湿地造园(湿地公园)、城市湿地绿化、湿地景观3个层次和内容。湿地造园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手法基础上,遵循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兼顾生态和景观的一种造园方式,是传统园林内容的拓展。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以景观(视觉美感)设计为主,再现自然山水,可以说,它们只是湿地造园的一部分。

对城市的湿地区域根据其自然属性进行的园林绿化,即城市湿地绿化。湿地是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往其作用没被认识,所以,湿地的园林绿化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伴随着城市大园林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城市湿地绿化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缔造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大有可为。

2湿地园林的创新意义

2.1 湿地园林新增绿地,提高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

湿地园林可新增绿地。例如,一些视觉质量较差和培植条件较差的低洼地、茅草地、洪泛区、滩涂等湿地,以往不被重视,或其部分被填平改造成陆地后再进行园林建设;湿地园林则要求对这些地方根据其自然生态系统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建设,这样既可节省建设资金,又可形成特色景观。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因为全球生物物种和生态类型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保护生物多样性已上升到保护人类自己、保护地球的战略高度。湿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也就成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湿地园林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重建和恢复的一个新途径

湿地生态因子具有强烈的异质性。例如年内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变幅大,而且年际间也不相同,所以湿地又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全球湿地约有8.6×106km2(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其中约56%的湿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以往人们并没有认识湿地的重要功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约80%的湿地资源已丧失或退化,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有关研究和实践,以保护自然湿地并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虽然起步晚一些,但发展步伐很快。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是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10~11]。对破坏严重的湿地,通过园林绿化工程和植物群落重建,可加快湿地植被的恢复。在多种重建和恢复方法中,湿地园林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必将受到重视。 治理环境污染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湿地绿化就是一项极为必要又不可缺少的措施。

湿地素有“自然之肾”之称,湿地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式净化各种污染,人们利用湿地这一功能设计出多种人工湿地[11]。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较强的生态功能,在城市景观水域的设计、控制景观水域富营养化以及净化各种城市污水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湿地园林丰富了大园林的内容

过去,湿地大多没有按照其属性进行园林绿化,即使是水景也不具备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所以其园林绿化对象主要是针对陆地的,而湿地园林直接将湿地与园林建设联系起来,使大园林明确地涉及到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中的两大生态系统(陆地和湿地),也拓展了园林理论的研究范围。

城市滨水区的复兴是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这些城市滨水区域的整治和建设,首先需要按照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建筑和园林进行规划。从中外园林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这些地方不仅需要草皮、大树、彩砖,更需要根据滨水区湿地生态和历史文化等特点进行园林绿化:种植水生湿生植物,营造湿地生态和人文景观,充分发挥滨水湿地区特有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4 湿地园林塑造城市园林绿化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从北到南地跨温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从西向东地势逐渐降低,降雨、湿度等自然条件明显不同,加上城市园林发展的基础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城市园林应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但是由于造园手法和园林植物品种相对单调等原因,城市园林绿化的外貌却有趋同势态。

3南沙人工湿地

游览区地处出海口珠江西岸。围垦公司经过20多年的围垦和经营中,保持了农耕水养的产业结构,土地原始状态良好,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放养鱼虾蟹,种植莲藕、香蕉、甘蔗,碧水蓝天,满目青翠。在19东围约200公顷的游览核心区,种植有成片的10多个品种的红树林、芦苇,吸引各种鸟类在这方乐土繁衍生息, 形成珠江三角州难得一见的鸟类天堂。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丝光掠鸟从北方飞来越冬,有24 种上万只鸟类在此栖息觅食,其中包括非常珍稀的黑面琵鹭、白琵鹭、黑翅长脚鹬等野鸭成群、苍鹭伫立。以吸引多品种和多数量的飞鸟在公园内觅食、栖息、繁衍,以种植红树林维护生态,以种植芦苇形成一个上千亩的芦苇荡,以大面积种植观赏性荷花,形成壮观的荷景,以开挖约25公里的迂回曲折小河,形成曲水迷宫。在这里游览,可享受 “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 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的境意。

结束语

湿地园林是一个全新的园林类型,不论是建园理论,还是应用技术,都还不够成熟,有待于广大的园林工作者重视和完善。相信结合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现代生态学理论、时代要求以及历史文化特点,湿地园林定会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事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当前国内外城市进行生态重建,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保护和利用水生湿生植物及其生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认为,建设湿地园林是城市生态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此外,通过湿地园林建设,能缓冲城市硬质景观的压力,满足人们亲近、回归自然的需求。试想人们在紧张生活之余,留恋于水天之间,徜徉在阳光余晖之下,无疑是心旷神怡的一大乐事。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园林设计中道路景观设计色彩应用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道路综合景观色彩环境涉及园林道路、路侧绿化及周围建筑立面的色彩。这种道路综合景观色彩环境是市民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园林要求的不断提高,不要求有良好的视觉享受,许多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己经逐步提上日程,而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大多对园林道路进行粗线条设计,对色彩的考虑较少,为此,有必要对道路的综合景观色彩进行详细的讨论。

关键字:景观色彩;园林设计;视觉;舒适安全

1、色彩学―城市道路景观色彩的理论依据

从牛顿创立光谱理论奠定了色彩学的研究基础至今的300多年里,色彩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长足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扩大,色彩学在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运用更是进一步朝着深度、广度迈进。城市道路的综合景观环境色彩的研究,便是色彩学与建筑学、城市设计学等学科相互交融而产生的研究领域,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从视觉美学的角度对城市色彩进行研究,做出设计,达到创造一个美观、协调的城市色彩景观的目的。因此,色彩学是其中重要的、基础性的、视觉美学理论依据,色彩学的理论体系庞大,本章所分析的是与城市道路综合景观环境色彩相关的部分。

色彩给人的感觉千差万别,长期以来对色彩的科学研究使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来科学、准确地描述色彩,即色相、明度、纯度。根据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色彩可分成两类:没有彩度的色称为无形色,如黑、白、灰。有彩度的色称为彩色,如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可以准确地描述出一个颜色的表象,因此也是颜色科学中科学地定义色彩的重要础。

2、道路景观色彩效应

2.1色彩的心理效应

雪地、冰山的白色会使人感到冷,太阳、火的红、橙色使人感到温暖,海水的蓝色使人感到清爽,色彩缤纷的草地、花卉使人心情偷快等等,都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一种心理感觉和反应,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反应在道路环境中运用各种各样的色彩,使人们在人工的色彩环境中,联想、记忆,犹如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色彩的心理反应在道路或建筑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人对色彩的一些共有的心理感知特性,有助于更好地运用色彩语言的特性塑造道路景观环境。

2.2色彩的心理联想

色彩的心理联想是从具体联想到抽象联想的一个过程,即色彩在引起人的视知觉的同时也会引发人对色彩相关的具体事物的联想,进而产生心理抽象层面上的想象。对色彩抽象联想的产生,一方面是色彩本身在刺激人的视神经并在大脑中形成印象的生理过程当中所具有的特性造成的,如红色,注目性高,刺激作用大,会增高血压加速血液循环,因此给人以热闹、激动、鼓舞的感觉;另一方面则是由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习惯等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色彩联想,会有不同的象征、偏好习惯。

3、道路景观色彩设计原则

3.1创造“以人为本”的良好人居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城市问题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00年世界人口已有1/2居住在城市,而到2010年预计达到60%。21世纪将成为一个“城市世纪”,“人们将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城市住区”。城市化一方面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诸如污染、交通堵塞、社会分化等的城市问题。因此,以人为核心的良好人类聚居环境的建设便成为当今最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涉及城市这一层次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应是城市道路综合景观色彩规划设计的重要的基础原则。

在城市成为世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今天,城市化所带来的文明成果和社会负担同样摆在人们的面前,建立一个良好的人类居住环境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城市道路综合景观色彩研究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目标之所在。正如1996年《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所说:“在我们迈向21世纪的时候,我们憧憬着可持续的人类住区,企盼着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倡议正视这个真正不可多得的、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来建设这个世界,使每个人都有个安全的家,能过上有尊严、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

3.2城市的整体设计原则及要求

若想把握好城市环境色彩的整体关系,无论是规划者还是设计者都开对各种色彩的构成要素的巧妙驾御与合理平衡。这涉及了常言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总体”的关系。

首先,城市主体色。指能够决定城市整体环境色彩氛围与特征,并且对视觉感知影响最大的城市色彩基调。由于建筑物是城市的主体构成因素,并且对城市的作用和视觉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因此,在任何城市色彩建设中,建筑色彩向来都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城市色彩的主导者。其次,城市辅助色。即与主体色相呼应,并且能够衬托城市主色的城市色彩应用系列。我们在这里研究的微观上的道路景观,包括公共设施中的路灯、公共厕所、街椅、交通护栏等,就是以城市辅助色的面貌出现。最后,城市点缀色。即与城市主体色呈对立状态,并且是面积较小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一般情况下,城市的车辆、标牌、车站、广告、旗帜和橱窗、花卉,包括行人的衣着等流动或暂时性的色彩,以及一些建筑特定构造、附属设施,如窗帘、遮阳篷等都可以考虑点缀色的应用。

4、我国园林道路综合景观环境色彩的解决策略

4.1对城市园林道路绿地规划的几点建议

道路绿地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窗口”,人们日常出行及商务活动等,都会直接感受到道路绿地景观。经过精心规划及设计的道路绿地,可形成乔木、灌木及草坪的复层立体种植模式以及四季不同的季相特色。这样丰富的结构及色彩所形成的优美景观可改变整个城市的形象,对于改善城市道路景观,美化城市容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路绿化的色彩设计,除了要遵循上面提到过的几点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民族性原则之外,还应该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同步进行,这是保障城市道路绿地得以实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留出足够的用地进行道路绿地建设,使道路绿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景观。其次,所有的道路绿化均应满足行人安全的要求。在行人较多的道路上的绿化布置应保证行人的安全及满足行走舒适性的要求。再有,道路绿地设计应满足多样化的原则,是道路绿地的配植模式及树种选择上均应注意其多样性,道路绿地的配植应突破单一行道树或乔木+草坪的模式,大力推广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复式种植模式,这样既可以提高道路绿地的生态效益,又可以提高道路绿地景观的丰富度。在树种的选择上,也应多种多样,除了选择一些抗性强,适应性好的乡土树种外,还可适当引进一些适宜的外来树种,这样不仅可丰富道路景观,开可减少病虫害对树木的损害,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

4.2关注城市道路环境形象,防止“色彩污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户外广告已成为媒体领域的主导势力。我们感觉到在发展过程中,道路的形象和国家的面貌存在着不理想的现象。园林道路两边大大小小的广告已经影响到道路景观甚至整个城市的视觉污染,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阵地规划与管理的缺位,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症结―即色彩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看到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不能改进的,为此我们提出了我国广告、标志色彩应用混乱的现象,希望通过这方面的研究,一起保护我们城市的生存环境,维护道路景观的形象,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政府有关单位在适当的时候建立城市色彩应用的法律法规。

5、结语

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梳理和分析,明确“园林设计中城市道路色彩景观”概念研究范围的目的;以国际先进研究水平和实践结果为借鉴,总结了道路景观规划的设计及需要加强改进的方面;通过对北京部分园林的实地调研,实践了本文所提出的道路综合景观色彩设计的操作方法,科学地采用和分析了色彩数据,也根据相应的理论指导体系提出改进方案,为本文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持。总而言之,道路综合景观色彩规划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新兴研究领域,它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色彩”这个古老的话题,而这一举动对在人类的城市发展中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景观规划与园林设计探讨

摘要: 园林绿化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建设工程, 合理的设计和建设关系到城市景观优美、空气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质量。因此,彼此的融合和渗透,相互的借鉴和交流,将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向,也是两者在改善城市景观、创造更为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关键词: 园林设计城市景观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

1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和基本特点

1. 1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

城市绿地的服务对象是市民,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休娱身心的美好体验(感受) ,规划的最终结果以实施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系统整合,城乡一体;景观分区,风情各具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 廊道- 基质”的规划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实现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绿地效应。同时,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紧密联系,把城市当成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根据现状自然环境条件,规划出不同的景观分区,各区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形成本区个性化的自然、文化风貌。

1. 2城市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园林绿地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尤其是一个城市的机场、车站、主要街道,这些地段的园林建设状况,往往是给新到这个城市人们的第一印象,因此,说园林是城市的大门毫不为过。若以上地段园林绿地装点丰富,绿荫覆盖,花草成片,且不同的道路以不同的绿化形式,由不同的树木花草构成各异的道路景观,处处郁郁葱葱,花香袭人,给人以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感受,不仅感到这个城市自然、美丽,而且觉得整个城市生机盎然,富有内涵。要想使城市景观做到如此花园式效果,规划中必须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2.1 丰富的园林景观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对比与层次排列,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及季相变化,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立体空间艺术。利用文学、绘画的艺术规律,通过植物种植设计,把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并上升为诗情画意,创造主题,创造意境,创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形成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景观,不要抄袭传统园林以建筑为主的套路,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随势,要保护利用古老树木和自然景观,以适应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1. 2. 2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经济价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靠建设园林城市来实现的。园林城市有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CO2、分泌杀菌素、吸附飘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及改善小气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无污染、无飘尘、无噪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园林生态环境。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园林城市最重要的标志。

1. 2. 3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决定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形成的风土人情。在建设园林式城市过程中,以城市的历史为红线,用园林艺术手法表现它的地理特征、传统特点以及现代风采,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风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依山之城和滨海之城,文明古城和新型城市,其园林风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2园林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2. 1园林设计的概念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水、理石) 、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并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过程。

2. 2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

2. 2. 1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应了解群众的爱好和需要,为他们创造洁净、美丽的环境,引导群众去欣赏那些美丽动人的景观和进行高尚、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把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视为己任。

2. 2. 2贯彻适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一层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层意思是园林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实用”价值。

2. 2. 3用生态学的观点进行园林建设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将生态环境科学引入城市科学,从宏观上改变人类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于是,景观生态、环境美学的理论应运而生。国家公园的出现和生态系统工程的提出,即是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园林绿化正是被看作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说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达到融游赏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的目的。

2. 3园林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居住环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便是改造自然,创造集中的人居环境的做法。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娱乐、观赏的场所,而必须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园林,在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景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3将园林设计运用到景观规划中,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3. 1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和理念

现在所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属于“大园林”的概念,出发点是建立在保护、建设和完善城市大环境的共识之上,其归宿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环境。生态园林城市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和共生。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

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2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生态学要求

“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时,可借鉴以下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3. 3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3. 3. 1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促成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3. 3.2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景观。

3. 3. 3遗留地保护原则

保护自然遗留地内有价值的景观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点的植物,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和保护。

3. 3. 4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3. 4建设园林城市的措施与对策

3. 4. 1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

生态保护首先是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应加强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防御风沙,减低噪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都市公园是绿地建设最多、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措施。

3. 4. 2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是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3. 4. 3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高绿地中的绿量

在城市不同性质的用地中进行植物配置,应根据用地性质、建筑物的功能和营造景观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合理选择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及树种,力求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使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达到既绿化美化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4从大环境上来看城市园林规划

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和环境污染,使城市生态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为使破坏了的城市生态平衡得到恢复和健全,以建立宁静、舒适优美的环境,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办法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和建设。从城市环境质量要求进行规划,这是现代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现代园林绿化的主要特征。总结世界上著名花园城市的建设经验,良好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城市绿地面积要占到总土地面积的50 %以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才能不像过去一样陷于被动局面? 我们应当要做到主动性、系统性、连续性及网络一体化,在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园林绿化部门应当有自己的规划方案,有目的、步骤地进行建设改造,不能“东敲一锤,西打一棒”,要有全局观,主动地去改变绿化环境,不为其他客观原因而耽搁。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提 要:通过北陵公园湖中岛景观规划设计的实例,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并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景观 设计手法

一.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

中国有悠久的园林景观营造传统,从构思精巧的苏州园林到大气恢宏的皇家园林,无不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艺术成就。然而,如同所有建筑设计一样,景观的设计与建造必须时时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中国古老的景观艺术似乎并没有跟上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出现了欧洲古典园林景观、欧洲新古典主义景观、英国乡村风情景观等等风格各异的西式园林景观。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美国景观设计师的作品轮番上演。

二.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借景与屏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与有限之中。借景的类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

2.对景与抑景。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入胜。抑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

3.分景与隔景。分者将空间分开之意,隔者将景物隔离之意,二者类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进行景区划分,分而不离,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进行景物隔离,隔而不断,景断意联。

4.夹景与框景。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为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的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中的门窗、柱间等,选择特定角度,取得最佳景观。

5.透景与漏景。透漏近似,略有不同。按山石品评标准,前后透视为透,上下漏水为漏。这里景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挡为漏,有时透漏可并用。在园林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校、山石环洞等形成若隐若现景观,增加趣味,引人入胜。

三.实例分析

以北陵公园的湖中岛景观设计为例,进一步分析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运用到现代景观中,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

1.历史背景: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2.文化背景:旗袍是满族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服装,它的穿着范围不只限于妇女。旗袍,因为它是"旗人"(满族人又称旗人)所穿的一种袍子,所以后来被称之为旗袍。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祭祖,一般安排在白天。主祭人先将供桌及祖位架摆放好,然后将祖先请出,再把一头祭祀用的纯黑猪,抬到屋内南炕沿下。一切准备完毕后,主祭人诵读祭文,此时,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按辈分依次跪听。读完祭文后,叩首起身,然后众人把猪抬到供桌前杀祭。

3.基地现状分析:

基地内原是游乐场,所以主要建筑以游乐设施为主,还有一些辅助用房和厕所,由于游乐场已经暂停开放,建筑也残破不全。

基地内的道路系统主要围绕游乐场而建,整体采用大的环路,之路延伸到岸边,在设计中尽量保持环路系统不变。

游乐场里原设有一个大的游泳池,由于停用不营业,现必须填平重建,动土量很大,可在设计中巧用水池,减少动土量。

岛的植被覆盖率很大,沿岸种植了大量耐水生植物,乔木和灌木结合,还有一些保留的古树等,设计时当考虑周全。

基地总体情况复杂,动土量大,植被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应多加考虑,设计时因地制宜,灵活利用优势条件。

4.概念的生成

根据基地所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考虑基地现状条件,经过我们仔细的思考确立了以“画轴”和“如意窗”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的符号为立意的设计构思。

轴:装裱材料。亦称“轴头”。中国画装裱坠底装饰之用。古代画轴常用檀香木,檀香能辟湿气,且开闸有香气,又能辟蠹。有用玉作轴头的,以古檀为轴身,因植身重,可取两片刳中空,再合柄为轴,这样轻不损画。

窗:中国建筑装饰文化史上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在古人眼里,门窗有如天人之际的一道帷幕。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花窗花板,集富贵之相,儒雅之风于一身,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雕工精美,给人以很高的视觉享受。

1.尊重场地精神―――设计尊重场地精神,延伸历史文化脉络,对场地构成元素,场地内涵做新的诠释。

2.发掘场地文化―――对于历史文化不是抹杀它而是为其赋予新的意义和诠释,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

3.注入经济活力―――通过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使地块重新焕发生命力。

4.提供休闲娱乐功能―――巧妙地在沿岸建广场,展馆和码头等,使游人亲近和进入时能够寻找到适合休息和使人们舒缓平和的空间。

5.体验独特景观―――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

四.总结

以我看来具有“中国特色”并不是把景观设置在一个条框之中,应该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景观服务于人类。现代中国的景观设计风格并非高深莫测,其最基本的依据就是符合广大现代中国大众对景观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要从最基本的生活活动找起。将中国古典的园林设计手法灵活的运用于现代景观之中,自然会形成现代中国自己的景观特色。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园林设计之于城市街道景观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本文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园林,绿化,景观。继而分析了街道景观功能,我国街道景观存在的问题,街道景观设计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分析街道景观设计,并着重分析城市街道绿化,从而论述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性,并对要求设计者及城市有关领导提出建议。

关键词: 街道景观 园林 绿化 原则

1.概念探讨

作为地理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下来的名词,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孙筱翔教授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译为园林设计是正确的。园林设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贯穿,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绿化是建设绿地的行为,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2 街道景观功能

2.1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观比喻成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

2.2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个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随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四周发展,典型的如我国首都北京,有的脱离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典型的如山西的平遥市,有的新旧城结合,典型的今天的沈阳城。

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门在这些特殊的地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想的是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可以说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城市的文化。例如:邯郸新改建学步桥街区,该区以邯郸学步的故事建成。

在城市中由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格局,也就确定了该城市的发展形态,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间布局的特色,从而在市民中形成相应的文化特色,可以说城市街道格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2.3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

人们对街道的感知不仅涉及其路面本身,还包括街道两侧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树、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立交桥等等。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低下,都影响整个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

街道景观质量的优劣对人们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响。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街道景观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于外地的旅游者和办公者来说,由于他们停留的时间较短,而且大部分时间在街道上度过,因此街道就代表整个城市给这些外来人员的形象。

总之,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着就要求设计者拓宽对街道的研究,适应社会的要求。

2.4 城市街道是展示城市景观的舞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著《城市的形象》一书中探讨了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问题,他认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公众印象,它是多个印象的叠加。”他通过大量资料得出结论:城市形象主要与五种城市要素有关,它们是“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

一般人很少从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史这些专业角度来认识。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观、街道上的尺度,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和指示标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车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或驻足聊天或看热闹的市民……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例如法国巴黎老城内的乡榭丽舍大道,两侧传统风格独特的建筑物,容纳世界著名的名贵时装店,与街道轴线上的凯旋门一起构成法国巴黎老城所特有的城市景观。

3. 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但是我国城市景观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不断努力。就目前城市街道景观的存在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功能设施不健全

在我国有许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现状,仅仅考虑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对路面的要求,忽视街道各种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以及其他供人使用的各种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3.2 环境质量差

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没有特色;围墙多为没有修饰的实墙,广告随意乱贴;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的精心的设计。街道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

3.3 街道环境“重车不重人”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桥、过街地道和人行横道线,行人不得不冒险横穿街道;许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挤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宽机动车道,步行者不得以而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险性;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缺乏应有的隔离设施,步行空间因而缺少安全性。

3.4 街道设施水平低下

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铺装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质量低,不能满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缺乏为残疾人、老人、推车儿童的妈妈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

辅助设施严重短缺,为街道上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厕所、街路标牌、交通图展示板、公共电话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严重短缺,与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3.5 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千楼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过去人们批评'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历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体风貌,又出现了到处仿欧式建筑的现象,使得街道失去了个性。街道建设在空间上,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性。

3.6缺乏公共活动场所

道路交通环境的设计很少考虑,为市民提供交往场所。人行空间缺少,缺乏街头广场,人们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场所,更谈不上举办更丰富的多彩的活动。

经分析存在问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历史原因

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导致城市交通设施欠帐太多,供需失调,再加上改革以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剧了这一矛盾。

b.观念问题

过去我国城市建设长期以来遵循着“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讲究美观”的原则。这个原则在解放初期,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修复战争的创伤,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然而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可是我们的观念却没有随着更新。

c.管理不严密

城市街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存在许多条块划分,由于界限不清,出现问题时往往会互相推脱、踢球。造成了城市街道都来管又都不管,往往出现管理失调的现象,较为典型的现象是同一段城市街道不断的开挖。

d.立法不健全

目前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法规《城市规划法》和城市建设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详细规划,关于城市街道方面仅对城市红线宽度、断面及交通的出入口方位做出规定,却未对影响城市街道环境的诸多因素做要求。

4. 针对存在问题,街道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是中世纪欧洲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也成人文主义,主张思想自由和解放。

在城市街道景观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人们的主人翁位,在总体规划中控制详细规划的街道景观设计。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为人群是街道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时考虑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

4.2 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作用

城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所给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这就为城市个性建设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城市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与隐藏在市民心中的、驾驶行为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社会价值观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鸣,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

由此看来,我们在街道景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同时要向前发展。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4.3 整体性原则

城市街道格局的设计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为突出城市的个性服务。

4.4 可持续性原则

随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强调满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一层是关注影响发展的因素。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街道环境设计中也要遵循这一点,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运用和恢复。

5. 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们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观特性。但他们又有许多共性,既方便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安全性、适合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5.1 街道形式的考虑

对于交通性街道,我们要以直线大半径的曲线为主,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和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宽比产生空间感受。这样为流动的车辆提供刺激的服务。在停车厂附近的墙上整一些壁画,为街道增添亮色。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在设计时要注意合理使用收放的手法,中关村的北区在种植序列处理上就做的很好。如果再步加宽的地方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增添了街道的自然情趣,如加拿大的特科果街。

5.2 广告牌、环境雕塑小品和设施设计

广告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街道广告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街道广告的作用在于宣传,它需要强调刺激,为此尺寸较大,常常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对于广告要严格审批。但如果街道广告和雕塑小品结合,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节省了空间。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设施应当摆脱陈旧的观念,强调形式美观,功能多样,设计思想要体现自然,有趣,活泼,轻松。例如大胆的将电话亭、座椅和标示牌艺术化。

5.3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 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树。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

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街道形式的选择要根据街道环境特色决定的。例如两侧建筑景观比较有特色,要表现建筑那么就选择比较低矮的植物。街道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是街道景观呈现层次化。

城市街道绿化更应注意行道树的选择,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地被色块过于重复的现象。应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的配置手法相对统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选取十几种行道树作为基调树种,确保城市道路绿化能体现和谐一致的总体风貌,而中下层尽量丰富多彩。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大力推广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的树种。

另外,在选取行道树时,不要为了美观而忘了行道树的遮阴功能,例如广州的滨江路就一味的追求美观忽视了行道树的功能。

6. 街道景观透视

街道景观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作为设计者,在对街道景观进行多方面考虑,但是这些更需领导的大力支持,因为一个城市起主导地位不是设计者。要建设美好的街道景观,还需包括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现代居住区景观建设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融合

摘 要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在国际园林设计发展中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的奇观。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是古代人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具有独到的意境、高雅工艺设计,以其典雅、含蓄的美学感带给大家独特的美感,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奇葩。本文结合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对现今的居住区景观绿化建设提出园林设计理念,为现代居住区设计提出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古典园林设计;景观绿化;现代化园区建设

一、概况

我国近年房地产的经营理念不断的变化,地产的营销主题出现了很多变化如围绕环保、景观设计、智能等主题的地产不断出现,园区的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相比,现在的景观建设更强调的是共享性、自然环境设计、人造景观设计等,人们主要倾向安全安静、环境优美等要素丰富院落空间。因此我们要崇尚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来结合现代化园区景观建设的设计特点,强调环境景观与古典园林特点的艺术性。21世纪后,居住区环境与景观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提倡古典的景观设计风格,被人们欣赏的同时还要物尽其用,创造古典、舒适、宜人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风格,更是今后设计理念的一个新趋势。

随着我们现代人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关注建筑的户型和外形舒适外,更多的是关注周边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对居住区的建设越来越高。我们在设计中要融入中国园林传统风格与古典建筑特色将一些中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设计出全新的设计意境的古典江南风景。

二、居住区景观绿地建设与古典园林设计及发展趋势

1、居住区景观绿地建设理念

居住区的绿化是现代居住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国家提倡低碳环保和绿地建设。这样的建设可以改善我们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空气的湿度与气温、减少灰尘和噪音、降低居住区的风速、美化我们居住的空间。

居民区绿地特殊性:(1)居住区的绿地设计与公园的古典园林设计不同,居民区绿地更贴近居民的生活,被居民利用率最高的绿地,在设计上更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在居民区景观的设计要在人们的锻炼身体上、孩子的游玩上、一起谈天下棋上设计出符合符合古典园林风格的设计,看见涓涓的流水与荷塘的景色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居住的人们彻底放松自己的身心。(2)居民区的绿化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居住区的建设上要设计出有花、有草、有树、有亭台楼阁、有假山池塘河流的古典风格设计,使人们喜爱自己生活居住的区域。

2、古典园林设计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古典园林设计概况

首先,我们要以自然山水为设计基本的原则,中国的园林设计特点是在建筑和自然景观设计中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设计上不要去刻意的模仿古代人设计风格,我们要在设计上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巧妙的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结合,在园区建设中要做到因地制宜的设计,有效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在建造过程中使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做到“虚实相间,以虚为主”的建筑群体,设计的重点是建筑物与院落之间是否紧密结合。其次,山石的设计是古典园林最有情趣的创造,山石不仅可以点缀景观空间,而且还可以起到遮挡事先与围合空间的作用。最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水是最基础要素之一,在设计总要以池塘作为设计的中心,沿着水池对四周的建筑进行设计形成向心、内聚的格局,这样的布局建设可以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宽敞的感觉。我们还可以将水面分割成相互连接的小块,采用化整为零的设计方法在池塘上设计出形式各异的自然水景。

(2)古典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的建筑设计作品,具有诗意的建筑设计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陶冶我们的情操。而近年随着我们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居住区的园林设计迅速升温,一股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悄悄的走进了我们的设计趋势中,设计中采用大量中国古典庭院中花坛的设计,园林设计师不在追求欧式的人居文化,更加注重设计几千年中国古代传统居住文化建设。

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元素进行延伸和发展,在现代化居住区中城市园林绿化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可以有效的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一个国家的居住环境的建设与设计水平是提现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居民对自己居住的环境和园区建设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居住区园林设计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设计任务。

从园林设计手法出发探讨出全新的设计思路是我们现代化设计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设计专业,现代景观设计中出现的素材与传统园林设计素材进行有象征性意义的结合。在居住区园林设计植物的景观设计已经不在占主导地位,而它只是可供设计者选择的景观材料,在景观设计总我们将土地、砖、岩石、水、钢、木头、混凝土、瓦、玻璃等自然与人工素材在现代化的景观设计得到充分的利用。居民区的建设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未来设计发展的主流。创造出新的具有古典意义的设计、追求优美的自然主义设计、追求清晰的结构古典设计等,给人一种新视觉的简约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各种设计手法与设计元素在此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作为人类感知的自然媒介,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美学性、社会性、自然性,这样的景观设计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社会的公平。

三、居住区景观绿化环境与园林设计原则、设计理念、内容及手法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才能进行合理的合计,景观设计规划要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创意突出、符合一定的生态要求等,在规划设计中要有植物譬如春天要有花草、夏天要有树荫、秋天要有果实、冬天要有绿色的景色,设计者要创造出清晰、自然、舒适的园区绿化环境。

1.1 游园型的设计原则

游园的设计原则是对于老人和儿童服务的,要依据居住者的年龄不同设计出布局紧凑互、不干扰的活动区域。儿童活动的地方要采用草坪铺地尽量采用海绵塑胶面砖铺地,园区的道路可兼做跑道可供园区的人们进行跑步锻炼,通往亭台的路面采用卵石或毛石铺砌。在园区园林建筑与设施方面设施要独具特色、小巧玲珑、位置摆放适当,要池塘和亭台位置设立共人们休息的坐椅、旁边设立花坛、园灯以及园区的宣传栏。

1.2 住宅型庭院设计原则

住宅区比较密集的园区因建筑物多而密造成的阴暗处比较多,所以要选择耐的荫树种。对于居住环境是否安静也是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植篱可以降低园区的噪音其宽度1米、高度在2米的隔音效果好。园区建设的空间尺度和树种的高低与园区住宅的层次相称,居室的窗外尽量种植一些乔木类的植物,避开地下管线进行栽种。

1.3居住区绿地中所需的树种选择

在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中资料表明要选择生长健壮方便管理的树种、选择冠大叶茂的落叶阔叶乔木。利用树木的特点在夏季可以为园区的人们大面积遮荫,在冬季不遮阳光、改变空气湿度、吸附灰尘、降低噪声,还要选择耐荫的植物。

四、结语

世界的园林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具有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本土地文化。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设计,现代化的园区的古代园林设计遵从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结合西方的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对古今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以和美学思想进行探讨吸取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园林设计理念,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精髓与现代之韵相结合,创造出更高层次、舒适宜人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再创中国园林设计的新辉煌。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对园林设计中色彩景观应用的思考

摘 要: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下文主要思考了如何处理好园林中影响人的感官和心理的色彩处理问题。

关键词:园林景观 色彩景观 园林设计 思考

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中的山石、建筑、天空、水体、植物、铺装等色彩的物质载体进行设计,以期得到理想中的色彩

配置方案。在园林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人们忽视或尚未足够重视对人的感官和心理有很大影响的色彩处理问题,以致使设计的效果受到影响。

1 色彩景观研究的意义

色彩是最易识别的视觉元素之一,色彩在园林中最能引起视觉美感,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并产生情感反应,良好的色彩构图突出了园林景观的特色。可以稳定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调节温度和改变空间尺寸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意外事故,使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通过园林景观色彩的系统研究,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于整个大园林的环境中,消除园林色彩趋同和色彩污染现象,营造良性的人居环境,探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园林景观要素中色彩的运用

园林景观要素即园林景观中色彩的物质载体,包括水体、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园林要素的色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和人工的。人工要素的色彩随着现代造园技艺的提高也不断丰富起来,如建筑、园林小品、景观铺装中的色彩,这些色彩的设计在体现功能的同时,也加强了景观个性的表现。

2.1植物

园林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以绿色为基调,配以色彩艳丽的花、叶、果、干皮等构成了缤纷的园林色彩景观[2]。展现的是一幅幅色彩绚丽多变的四季图,给常年依旧的山石、建筑赋予了生机。园林植物808种色彩及其多样化配置,是创造不同园林意境空间组合的源泉。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熟悉植物的色彩搭配,达到充分利用植物丰富多变的色彩美来表现园林艺术的目的。

2.2建筑

建筑离不开色彩,色彩是建筑元素中最易创造气氛和传递情感的要素。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有着不同的地方色彩和传统色彩,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上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如古希腊建筑的色彩表现大理石的纯净;中国古代建筑用色强烈,图案丰富,使用色彩的部位多、面积大,彼此之间搭配和谐统一,具有绚丽、活泼、生活气氛浓厚的艺术风格显示出很高的造诣。

2.3小品

园林小品在园林中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它具有艺术性、时代感,并将功能性和美观性相结合,起着点缀园林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每一种小品都有独特的颜色,而色彩的应用并非易事,这需要设计者了解小品自身的功能、小品所处的环境、景观的主题思想、游人的心理等。色彩与小品的恰当相融能增添小品自身的观赏性,并可以为环境增添视觉亮点。

2.4铺装

在景观铺装设计中,色彩是最重要的设计要素。合理利用色彩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效应,如色彩的感觉,色彩的表情、联想与象征等,我们可以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景观铺装,营造优美的园林空间,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而且不同的色彩搭配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黄白搭配欢快、明亮,红黑搭配稳重,深沉,蓝绿搭配雅致、宁静等。

2.5水体

水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因水体面积大小和深浅不同,受光源色和环境色彩影响而产生不同的色彩。一般来说,湖水的颜色偏绿,海水的颜色偏蓝,而河水的颜色较浅、较灰。透过水可以反映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色彩,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加生动活泼。

3 影响园林色彩景观设计的因素

3.1光的影响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光一般指能引起视觉反应的电磁波,即所谓“可见光”。在这个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因此,不同的光源便有不同的颜色;而受光体则根据对光吸收和反射能力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颜色。

3.2材质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科技也悄悄融入了园林景观设计行业,新的材料、技术和新的应用方式开拓了园林新的可能性,使得园林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新的建造材料不断推陈出新,如各种混凝土、不锈钢、铝合金、镀锌金属、玻璃、有玻璃、塑料和橡胶、人造纤维、张拉膜、防腐木等等。大大丰富了园林的质感和色彩;另一方面,新的材料的涌现要求新的建造形式与之相适应,因而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如声音、光、电子、镭射等的应用,而这些也使传统的材料有了新的表达形式。

3.3地域文化

现代园林色彩景观设计是跨空间和具有地域性的。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地域政治背景的不同,人们对色彩的要求是有限制的,对色彩的使用也存在着偏好和禁忌。如在欧洲,英国认为黑色象征着悲哀和悔恨;亚洲的印度对黑、白和浅淡的色彩视为消和不受欢迎的颜色。叙利亚喜欢蓝色,而黄色则象征死亡;美洲的巴西认为紫色表示悲伤;非洲的贝宁则认为红色与黑色都是消极的色彩: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都不用黄色。所以,正确认识色彩在园林中的应用,熟悉和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间对色彩的不同爱好和特殊忌,在园林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4 结语

园林是绚丽的色彩世界,是供人们游赏的空间境域。色彩既是园林中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的形式美的因素,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能激发丰富的情感,是园林生机和魅力所在。因此,在园林色彩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整体和谐、以人为本、体现地特色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要素中的水体、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还应考虑影响色彩景观的诸多因素,才能满足现代园林建设的需要。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命力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袭来,致使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欧陆风”盛行,而最终传统价值观与审美才是国人的回归。由于当前多元文化思潮的兴起,为迎合国人寻根的心理,于是根植于古典园林,提取其中的元素并结合现代景观,营造宜人的古典园林意境的中式居住区景观应运而生。中式居住区景观只是古典园林生命力的显性传承,另一方面是则是隐性的传承,更加广泛深入的渗透在当下的居住区景观,中式园林设计手法隐形的存在于景观构架中。传统的积淀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的审美与价值观,古典园林建构手段与审美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力量,默默的影响着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使我们本能的偏好含蓄的空间形式表达与内向的庭院空间场所精神等。

关键词:古典园林;居住区景观;生命力;显性传承;隐性传承

1 中式居住区景观――古典园林生命力的显性传承

1.1 提取古典园林元素符号与片段并重组创新运用

抽象的屏门,营造空间层次感的漏窗、冰裂纹式的风窗、分隔空间的柳条式户,孔洞、格栅、缝隙等一系列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独具特色的攒三聚五的置石、现代材质的廊以及代表传统文人特色的植物――竹的运用,这些都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元素,被直接或叠加重组运用在中式园林中,不仅丰富了现代景观设计的语汇,更能使国人找到传统的归属感。

1.2 新材质的融入

竹林中隐约看见白墙与钢管形成的屋顶,简约朴实而不失趣味的景观小品是由防腐木材结合现代轻钢材质、铝制而成的。钢化玻璃与钢材的栏杆,不禁想起何陋轩的建构视觉,远观轻盈飘渺的水墨画般的神韵,颇有人文意境。传统元素的保留并以现代手法表达,在传承了古典园林精髓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的视觉感观。材质表皮是现代的,但核心精神是古典的。

1.3 空间序列的营造

古典园林最擅长的是组织空间秩序,智慧的古人在营造空间时,考虑到人的心理体验以及感官需求,运用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又彰显各自特点。

小中见大、虚实呼应,步移景异等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景观中发挥了延展空间感的作用。在竹境格调居住区中,突出表达院落景观,庭院空间由廊道、木栈道、平台、穿起不断变化的,收放自如的禅意空间,营造趣味的社区共享空间,置身于此,感觉空间一气呵成。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都由大大小小的院落空间组成,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这才是中国居住文化的根。

2 古典园林生命力的隐性传承――以深圳黄埔雅苑居住区景观为例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承,使我们不能绝对的看待全球化以及“欧陆风”,集体无意识的力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对建构审美的取舍。当前,大部分居住区景观结合了西方欧式的轴线秩序感与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含蓄。黄埔雅苑的景观设计较为成功,虽位于市中心,但置身于此,犹如世外桃源。独立的庭院风格,无论鸟瞰还是在庭院中休憩都十分宜人。

社区虽为欧式风格,叠水溪流、休憩三亭等观赏与体验景点;“家”与“园”、“建筑”与“景观”融合,窗前或阳台,是观赏园林景观的最佳视线,景观是居民们听泉、观林和休闲娱乐、邻里交流的开放空间。社区内住宅一层均大部分为架空,整个园林视野通透、内外交融,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以及较好的景观连续性。虽然小品是欧式的元素,但还是会发现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影响着整个社区,如相地,造山等。小区与主干道相邻,于是在社区边缘营造微微起伏的山坡,是对古典园林造山手法的继承。坡上为欧式凉亭,小桥流水,蜿蜒曲折的休闲步道,空间高低起伏,曲折的溪流。虽然元素是欧式的,但是布局建构运用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亭台水岸,形成对景,局部微地形借鉴了古典园林的模山范水。这样的“欧陆风”并不是所谓的“中国性缺失”,在古典园林的隐性建构控制下,增添几分秩序,整齐划一的欧式风格,同样营造了自然宜居的社区环境,并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场所精神与审美价值观,静静的绽放着古典园林的生命力。

3 结语

个人认为传统包含几千年积淀的本土风俗,文化价值观,审美观,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东方的古典园林传统元素实际上从未离去,它以精神灵魂的方式一直依存在于“现代性”都市躯壳中。西方学界对于中国城市的批判热点之一,就是所谓的“中国性缺失”但如果深度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对于所谓中国性的理解其实基本上是一种对于传统的图像的怀旧臆想和主观眷恋,是对传统表象符号的识别,而不是对核心精神的辨识与保留,确切的说是一种认知停滞,以及对传统本质认知的偏差,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也在进化以便适应现代人的发展需求,而并非是我们头脑中一成不变的元素意向。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园林设计之于城市街道景观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本文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园林,绿化,景观。继而分析了街道景观功能,我国街道景观存在的问题,街道景观设计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分析街道景观设计,并着重分析城市街道绿化,从而论述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性,并对要求设计者及城市有关领导提出建议。

关键词: 街道景观 园林 绿化 原则

1.概念探讨

作为地理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包括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构成的实体景观和实体周围的各类开敞空间构成的景观。园林是西晋沿用下来的名词,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孙筱翔教授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译为园林设计是正确的。园林设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贯穿,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绿化是建设绿地的行为,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2 街道景观功能

2.1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观比喻成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

2.2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个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随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四周发展,典型的如我国首都北京,有的脱离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典型的如山西的平遥市,有的新旧城结合,典型的今天的沈阳城。

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门在这些特殊的地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想的是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可以说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城市的文化。例如:邯郸新改建学步桥街区,该区以邯郸学步的故事建成。

2.3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

人们对街道的感知不仅涉及其路面本身,还包括街道两侧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树、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立交桥等等。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低下,都影响整个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

街道景观质量的优劣对人们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响。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街道景观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于外地的旅游者和办公者来说,由于他们停留的时间较短,而且大部分时间在街道上度过,因此街道就代表整个城市给这些外来人员的形象。

总之,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着就要求设计者拓宽对街道的研究,适应社会的要求。

3. 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但是我国城市景观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不断努力。就目前城市街道景观的存在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功能设施不健全

在我国有许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现状,仅仅考虑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对路面的要求,忽视街道各种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以及其他供人使用的各种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3.2 环境质量差

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没有特色;围墙多为没有修饰的实墙,广告随意乱贴;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的精心的设计。街道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

3.3 街道环境“重车不重人”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桥、过街地道和人行横道线,行人不得不冒险横穿街道;许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挤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宽机动车道,步行者不得以而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险性;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缺乏应有的隔离设施,步行空间因而缺少安全性。

3.4 街道设施水平低下

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铺装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质量低,不能满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缺乏为残疾人、老人、推车儿童的妈妈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

辅助设施严重短缺,为街道上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厕所、街路标牌、交通图展示板、公共电话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严重短缺,与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3.5 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千楼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过去人们批评'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历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体风貌,又出现了到处仿欧式建筑的现象,使得街道失去了个性。街道建设在空间上,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性。

3.6缺乏公共活动场所

道路交通环境的设计很少考虑,为市民提供交往场所。人行空间缺少,缺乏街头广场,人们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场所,更谈不上举办更丰富的多彩的活动。

经分析存在问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历史原因

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导致城市交通设施欠帐太多,供需失调,再加上改革以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剧了这一矛盾。

b.观念问题

过去我国城市建设长期以来遵循着“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讲究美观”的原则。这个原则在解放初期,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修复战争的创伤,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然而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可是我们的观念却没有随着更新。

c.管理不严密

城市街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存在许多条块划分,由于界限不清,出现问题时往往会互相推脱、踢球。造成了城市街道都来管又都不管,往往出现管理失调的现象,较为典型的现象是同一段城市街道不断的开挖。

d.立法不健全

目前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法规《城市规划法》和城市建设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详细规划,关于城市街道方面仅对城市红线宽度、断面及交通的出入口方位做出规定,却未对影响城市街道环境的诸多因素做要求。

4. 如何创造好的城市景观

4.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是中世纪欧洲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也成人文主义,主张思想自由和解放。营造多元化的人性空间,就是营造多样化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如今,亲近自然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突出城市景观的自然气息,是营造人性化空间的基本需求。

在城市街道景观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人们的主人翁位,在总体规划中控制详细规划的街道景观设计。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为人群是街道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时考虑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 一般而言,在城市中西区,人工要素的比重较大,随着城市向外伸张,自然要素的影响不断增强,城市景观应逐渐融入自然之中。

4.2 合理景观定位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景观。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景观阶段性发展目标。

确保一个城市的景观特色,是景观定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城市的景观特色只能来自于城市本身,自然条件是城市景观特色形成的基础。一个城市景观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抛弃激进的变化观。一个在景观上失去过去、失去自我的城市,是难以在当代社会立足的。

4.3 适宜的空间尺度

规模适中、生态环境良好、适宜的空间尺度、较少的人口流动、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亲近乡村、自然的特点是城市的优势所在。城市建设必须根据各自自身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保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尺度。“美在比例的和谐”,是久经考验的美学和艺术基本原则。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道路、广场和园林绿地之间适当的比例和适宜的空间尺度,是营造优美的城市整体景观的先决条件。

4.4 和谐的整体景观

城市要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者的融合,首先要在工作模式上实现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和城市规划师的融合。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市设计等工作开展之初,就实现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式的通力合作,避免“既成事实”的前期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的困难和返工的浪费。

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城市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从城市的自然条件、地理景观、人文特征出发,确保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方向;必须实现城市建筑、基础设施与自然山水的和谐、与园林绿化的融合,创造贴近自然、舒适宜人的城市景观空间。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探析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园林设计与施工

王永碧

宁波茂盛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时代的来临,使得污染问题显现出来,所以城市道路绿化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可以说城市道路绿化不仅可以给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对改善城市污染还有着积极作用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一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

⑴公路绿化工程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体现着公路的形象。如今国家加大了投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之相关的公路绿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想拥有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的质量就要有建立绿色交通的观念。因此,道路绿化不仅要减少因道路施工给沿线自然地形、地貌造成的各种破坏,还要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而且还要使其成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使司乘人员感到安全,舒适,仿佛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发挥公路的各项功能。

某工程连接线道路绿化工程在设计时遵循了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做到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绿化种植采用群体与单体结合,平面与竖向结合,乔木与灌木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结合的多种形式,结构丰富,勾勒出立体的绿化效果;功能上做到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统筹安排,并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植物种植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对不适宜绿化的土质,要求在施工时改善士壤进行绿化;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给予保护。 (见图1)。

接线道路绿化工程中对不同地块的针对性设计,不仅满足了安全行车的需要,同时保证了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见图2)。

道路绿化施工后实景

道路绿化由于行驶车辆多、污染大、路线长及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的影响,要求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是抗逆性强、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不会产生其他环境污染与影响交通和成为附近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

二道路绿化及景观园林施工

⑴施工准备①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内容;②做好四通一清,认真设置消火栓,四通一清是指水通、电通、道路通畅、通信通畅和场地清理,③场地清理,园林工程的平整场地与建筑施工的平整场地有一定的区别,在园林工程中的平整场地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主要包括场地的清理,去除杂草、灌木、建筑垃圾等影响植物生长的杂物,为土山地形施工和种植施工创造条件。

⑵道路绿化大树、草坪等景观施工我国的道路绿化景观由于土地辽阔、地形多变,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着不同的树种,容易呈现出异样而多彩的景观。种植材料和播种材料一般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道路绿化中大树移植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在连接线道路绿化中,针对大规格的乔木,我们将植树时间确定在3月下旬~4月上中旬。挖掘裸根苗木时,首先保证苗木根系少受损伤。对于常绿树种,移栽时必须带土球。土球直径为树径的8~10倍左右,土球完好、平整,用蒲包或麻绳捆绑紧。用吊车吊苗时,钢丝绳与土球接触面放3.3cm厚的木块,以防止土球因局部受力过大而松散。运苗时,由于苗木过于高大,必须使苗木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放置。为防止下部枝干折伤,在运输车上做好支架。栽植时,据苗木深浅要求,将苗木放入坑内。栽植深度略高干原地坪,防止积水烂根。带土球苗木剪断草绳,取出蒲包或麻袋片,边埋土边夯实。裸根树木栽植时,要求根系舒展,不得窝根,当填土至坑的1/2时,将苗木轻轻提几下,再填土、夯实。树木栽好后,做好三角支架或铅丝吊桩,支柱与树干相接部分要垫上蒲包片,以防磨伤树皮。草坪是道路绿化的底色,直接影响整条道路的景观效果。我们经过反复比较,选择矮生百慕大套播黑麦草。套播草坪色泽好,草坪生长整洁,且基本可以达到四季常绿,比其他草种绿期长。只要养护规范,做到及时发现虫害、侵染病害,并及时防治,可以保持较好的草坪效果。

三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绿化,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在进行道路设计与建设时,也必须重视绿化设计,根据各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选用合适的绿化形式品种,尽可能地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该要合理组织加强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道路绿化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道路绿化景观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景观生态。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景观园林设计专业论文:试论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地位及其理念创新

摘要:随着城市中人们对美学的追求,园林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城市景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园林景观在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景观方面的地位无可替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让城市发展必须找到一个更适合的角度和方向,景观设计得到了更高的重视。

关键词:城市景观 园林设计 理念创新发展

前言:城市化进程的进步不断加快,经济迅速的发展,城市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城市中各项经济的快速前进,园林建设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国文化充分吸收利用,园林设计更是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发展景象,此时,城市园林的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园林设计的目的是美化城市,为城市的人们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和生活的舒适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可以供城市的人们休息、玩耍、娱乐,这是钢筋缓凝土的城市所急需的生活,所追求的乐趣,所需要的温度。

1.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

城市的美景塑造是由人力的鬼斧神工和大自然的天然雕琢两方面构成的,因为科技的发展,人力对自然的控制力更加强势,部分甚至剥夺了天然的美景,但是不可否认,人力也为城市的规划和建造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建筑物的出现,街道的规划,广场的设计都是人为设计的,自然景观包括两种,一种是大自然本身的美,一种是人工设计的模仿自然的美,就是著名的大师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称谓的园林。我们对园林的概念就是郁郁葱葱的绿,满眼的美景,满眼的舒适,绿色是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绿色植物可以与山和水融为一体,也可与人工建筑亲密的和谐统一,人工自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控制景观之间的距离。根据城市园林对城市景观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大致将园林分为以下四类: (1)城市风景游览建筑。如亭、廊、榭、舫、楼、阁、厅、堂、轩、斋、殿、馆等等。(2)庭园建筑。如:空廊、隔墙、景架等等。(3) 建筑小品。如: 雕塑、喷泉、水池、花坛、标志等等。(4) 交通建筑。如道路、台阶、桥梁、汀步、码头、船埠等等均属此类。

园林建筑都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的,即赖以生存的土地,美化的水体、葱郁的植物,完美的建筑。园林设计是随着人们的精神和物质文明不断地进步而改变的,它是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和人力两方面的原因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的美化和人与自然地健康长寿,达到和谐共同进步。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

1.1 园林设计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

每个城市的发展历史不尽相同,有魅力古都,有现代都市,其所处的人文环境也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方向,园林设计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园林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用地不断增加,园林设计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园林设计也承载着相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可以说,园林设计是历史的记载着,是发展的记录着。园林城市蕴涵着丰富的城市文化,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1.2 园林设计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

美好的园林城市景观对城市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对于所处的城市都特别的喜爱,好的园林设计可以提升城市中人们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园林对外地来此地的人来说就是这个城市的缩影,园林的印象此时就显得至关重要。

1.3园林有助于展示城市景观

人们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看到的实物上,不会停留在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故事中,不会沉醉在经济的发展中,一个城市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也是城市的园林景观美景,这是这座城市的最鲜明的代表。

2.我国城市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城市景观的建造是人们利用自然地条件去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既要符合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更要满足植物生长的规律,并且追求艺术上的个性化和风格的独特,真正的城市景观不可能只满足其中的一项。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多,我国城市的景观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与城市景观设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待改进,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误区。

2.1 城市环境质量差

我国城市发展中都存在着质量很差的共同缺陷,这在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尤其是绿化系统的不完善,违章建筑随处可见,张贴小广告的现象屡禁不止,城市的公共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和整体的维护性。

2.2 我国的城市景观缺乏个性化

个性是现在追求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很多古城都已经丢失了原本的特色,与其他城市大同小异,忽略了城市历史的北京和城市古老的文化,追求现代化、利益化的现象尤为严重,模仿的现象称为一种风尚,这使得城市以及城市景观失去了个性。

2.3 设计中缺乏公共活动场所

我国城市景观中很容易忽略市民活动的区域设计,总是追求外表的华美和设计的优美,忽略了设计的本质是服务于民,人们在城市中找不到休憩、娱乐的小场合,这让城市失去了温暖,变得冰冷。

2.4 城市景观管理不完善、立法不健全

我国在城市景观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包括在城市景观建设和维护方面的条例也存在着缺陷,必须健全相关的法规,共同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美化。

3.创新园林设计理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恶化,大自然在提醒我们,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园林设计更要遵从这一理念,坚持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园林的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建立人们的以城市为家的思想,尤其是服务性设施的建设,更要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求。

3.2 城市建设符合历史,尊重现代

城市是历史的承载着,我们的城市建设要充分体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和发展,城市的历史可以引起城市生活的人们的共鸣,当热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发展和前进。

3.3 绿色是城市园林永远的主色调

绿化的概念已经逐渐被重视,良好的绿色景观也可以让人愉悦身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现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给予绿化足够的重视了,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城市绿化工程将得到快速的进展。

3.4 注重园林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园林设计既要满足生活的舒适也要追求艺术的高度,既要个性十足,也要风格独特。因此对于园林设计的立意、选址、布局、尺度等都要做详细的规划和检验,突出园林设计的特色和艺术感染力,促进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

结束语:

总之,园林设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进步和改进,更加符合人们生活的习性和审美标准,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园林设计也将不断融合现代的技术更加完美的呈现城市的进步和发展。